后來,圣唐王庭,想到了招降之策,派宦官到蘄州見王仙芝,封其官銜,而后者聽說有光宗耀祖的大官可做,欣然同意了,于是,宰相王鐸堂弟王鐐為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愿授圣唐王庭之職,而黃巢堅決反對,大罵王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眾何所歸乎”
隨后以杖擊傷仙芝頭部,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
見招安不成,蘄州刺史裴偓逃奔ez,不久兩軍分裂,三千余人從仙芝,仙芝乃大掠蘄州,黃巢引兵二千北上。
不久之后,王仙芝帶領的起義軍在鄂被圣唐大軍打敗,他本人也被殺死,王仙芝失敗之后,起義軍重新整合,眾軍士推舉黃巢為首領,又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游一帶。
黃巢軍進攻汴、宋二州,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張自勉所阻,轉攻衛南、葉、陽翟等地,圣唐征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豫一時勢壯。
黃巢率軍渡江南下,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下饒、信等州,同年十二月,進入閩,轉入粵。
第二年10月,農民起義軍攻克羊城,活捉節度使李迢,起義軍在羊城休整兩個月后,補充了人員和武裝,這時,黃巢以百萬都統的名義發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官員聚斂財產,犯贓者滅族的具體政治主張,之后揮師北上。
是年黃巢大軍自桂編木筏,沿湘江而下,進逼江陵,北向襄陽,圣唐王廷得知黃巢將北上,遣宰相王鐸為南面行營招討都統,屯兵江陵,又任命李系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兵十萬屯駐潭州,“以塞嶺北之路,拒黃巢”。
此時農民軍連下永州和衡州,抵潭州城下,李系驚恐,緊閉城門,黃巢揮兵力戰,一日而下潭州,圣唐大軍十萬人血染湘江,讓乘勝追擊,以五十萬軍進逼江陵,王鐸奔襄陽,黃巢兵不血刃占據江陵,北趨襄陽。
之后,起義渡過淮河,向官軍將領發出檄文“我們攻擊京都,只向皇帝問罪,與各位無關。各位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觸犯我們”
各地將領接到檄文,均想保存實力,不愿為朝廷賣力。
于是,黃巢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逼近潼關,并且黃巢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敗圣唐軍,在起義軍攻下潼關之后,僖宗驚慌失措,頭也不回,一路逃到了川地,而來不及逃走的圣唐官員,出城投降。
之后黃巢軍進入京都,守京大將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整眾而行,不剽財貨,群眾達百萬軍,入城后,軍紀嚴明,閭里晏然,曉諭市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
一月,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原朝官員,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罷之。
不久,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圣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唐室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史書言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又沒收富家財產,號稱淘物,宮室皆赤腳而行。
而圣唐大軍一直未對新朝停止進攻,曾經一度攻入京都,黃巢軍露宿霸上,調知官軍不整,且諸軍不相繼,引兵還襲之,自諸門分入,大戰長安中,宗楚、弘夫死,軍士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死者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