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父名臬捩雞,景福元年(892年),生于太原汾陽里,家里排行老二,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
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他很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存勖聽說他善于騎射,將他提拔到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將他調往軍中,李存勖同意了。
李嗣源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之將。
此后,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
朱金貞明二年(916年),在和朱金大將劉鄩對陣交戰時,劉鄩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沖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后撤。
事后李存勖稱贊他勇猛威武,撫摩著他的背脊說:“大將門下出強將,這話不錯啊!”,并頒賜給他財物,又親自送給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
朱金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與劉鄩戰于莘城,李嗣源與石敬瑭陷于陣中,石敬瑭挺身揮劍,來回輾轉苦斗,奔跑數十里,大敗劉鄩。
朱金貞明四年(918年)晉軍和朱金大將賀瑰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李嗣源卻中了劉鄩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殿后,拼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
不久后,朱李又大戰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大將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朱金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朱金龍德元年(921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在德勝渡擊敗朱金大將戴思遠,斬首兩萬多人。
朱金龍德二年(922年),在胡盧套作戰,李火軍隊逐漸敗退,石敬瑭迎著敵軍精銳,拔出長劍,殺開血道,用身體保護李嗣源撤退,敵人干望著他,無人敢上前阻擊。
朱金龍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朱金軍陣地楊村寨,部下都沒有披甲,突然敵軍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襲李嗣源,兵刃將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戰戟沖上前,用力一擊,幾個兇悍的敵人從馬上滾落下來,李嗣源才免于一死。
這一年,李火莊宗李存勖稱帝,改年號同光。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一事,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同光四年(926年),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朝廷派遣元行欽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趙在禮,李存勖于是任李嗣源為統帥,派去鎮壓,但到了魏州之時,自己的軍隊也發生了兵變,請求李嗣源在河北稱帝。
李嗣源對李存勖沒有二心,接受了霍彥威的勸諫,這時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
石敬瑭極力反對他這種不明智的做法,他說:“豈有在外領兵,軍隊發生兵變后,其主將卻沒事的道理?況且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勢迅速南下。我愿領騎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處。得之則大事可成。”
李嗣源這才醒悟過來,立即派他領兵先行,自己隨后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