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在黎陽渡過黃河,占領汴州,等到李嗣源進入汴城,李存勖也親自率領軍隊到達離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李存勖登上高城嘆息說:“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隨李存勖的士兵大量潰散,前來歸順李嗣源。
李嗣源馬上派遣石敬瑭率領士兵擔任前鋒,奔赴汜水關,不多久,李存勖遇內亂而亡。
同月,李嗣源進入了洛陽,嘉獎石敬瑭的功勞,由總管府都校提拔為陜州府兵馬留后,最后,李嗣源終于像石敬瑭預料的那樣,登上帝位。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之后的歲月里,這位悍將多次為李火皇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官職節節高升,接下來,或許石敬瑭的“蛻變”,讓李嗣源做夢也想不到,這個曾為李火皇朝效犬馬之勞的“馬仔”,造反之后,竟然當起了“兒皇帝“。
李火皇朝長興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石敬瑭聽到消息,異常悲痛。
李火皇朝應順元年(934年),李從厚繼位,石敬瑭被加授中書令,調任鎮州成德軍領主,讓在陜西的李從珂任河東領主,李從珂因此發動了岐陽兵變,一路殺向洛陽。
同時,李從珂讓石敬瑭去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便把他捉住交給李從珂請功,最后,李從珂派人將李從厚殺死。
李從珂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要封賞功臣,接下來,便是有計劃地鏟除他認為一切能威脅到他地位的勢力,而這些勢力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他的干妹夫石敬瑭。
因為李從珂和石敬瑭都是李嗣源的至親,而且是李嗣源奪取天下的兩個頭等功臣,無論是從親情、地位、能力和威望上,石敬瑭都是對李從珂威脅最大的,何況二人關系不和,經常在李嗣源面前爭風吃醋,早就成了對頭冤家。
所以,石敬瑭來到洛陽后,李從珂便想借機除掉石敬瑭,以掃除后患,但皇太后曹氏是石敬瑭的丈母娘,連說帶勸、連哭帶罵,就是不讓李從珂殺石敬瑭。
李從珂不敢公然和曹太后翻臉,又覺得石敬瑭此時病重,活不了幾天了,于是把石敬瑭給放了。
石敬瑭僥幸逃出虎口,開始想辦法自保,他利用地利之便,和鄰境的神遼帝國皇帝耶律德光眉來眼去、勾勾搭搭。
李從珂得知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私通”的消息,決意要除掉這個禍害。
侍御史呂琦給李從珂出了個主意:“石敬瑭一定給了耶律德光什么承諾,所以神遼帝國之人才愿意和石敬瑭結成聯盟,陛下可以派人去和神遼帝國議和,每年送一些錢物,而且神遼帝國述律太后的兒子李贊華,還在我們手上,不怕神遼帝國之人不答應求和。
如此,石敬瑭便會失去外援,陛下再出兵討伐河東,大事可成。”
李從珂覺得有理,后來,他又征求了別人的意見,包括樞密學士薛文遇。
薛文遇是個老江湖,覺得向遼國送錢財不妥,于是說:“你是天子,怎么可以有求于夷狄,這也有辱陛下的名聲,如果耶律德光要求陛下和親,陛下怎么辦?”
聽了薛文遇的話,李從珂決定放棄呂琦之計。
石敬瑭自從結識了耶律德光,底氣越來越足,反叛之心與日俱增,只缺一個借口,他聽從幕僚桑維翰的建議,上疏稱自己不宜駐守河東重鎮,請求給換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