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想,這個石水皇朝皇帝當得可夠窩心,因此,石重貴一上任,就開始撇清和神遼帝國不倫不類的“親戚”關系,畢竟當人家孫子,會為天下人所笑,如果說稱臣,至少面子上還掛得住,但考慮到自身的實力,這個彎拐得不能太急,飯要一口一口吃嘛,所以,稱什么都可以,就是不給人稱孫了。
石重貴把他的想法告訴了群臣,
有人建議石重貴只向神遼帝國稱孫不稱臣;有人說先帝向神遼帝國屈膝是為了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有什么可丟人的,這樣做萬一得罪了神遼帝國之人,神遼大軍大舉南下,到時說什么都晚了。
馮道是個老江湖,他不急于表態,而開始裝起了糊涂,意思很明白,你們愛怎么鼓搗隨便,我不摻和,你愛稱臣,愛稱孫,關我屁事。
石重貴見還是有人贊同他的觀點,于是派使者去神遼帝國告訴耶律德光,如今的石水皇朝皇帝,只向您稱臣,不稱孫。
耶律德光一直把石重貴當孫子輩兒看待,見他如此無禮,便破口大罵,因為石敬瑭對他言聽計從,沒想到這個孫子半點也不像他伯父,敢公然撕破面子,自感顏面無光,同時也氣得半死。
這時,手下也勸耶律德光說,趁石重貴立足未穩,何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于是,耶律德光發誓,一定要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原皇帝。
之后,石水皇朝與神遼帝國不再像以前那樣卿卿我我,雙方進入了戰爭狀態的邊緣,隨時可能發生一場兩大領地之間的戰爭。
而石重貴奪了石重睿的皇位,屁股還沒坐穩,便與神遼帝國因為稱孫一事翻了臉,耶律德光氣得哇哇叫:你不叫我爺,我就讓你滅亡。
那邊耶律德光的肺快氣炸了,這邊石重貴是愛江山,更愛美人兒,過得優哉游哉。
一天,他正和新娶的嬌妻風花雪月,就聽有人來報,說青州領主楊光遠外連神遼帝國造反,他頓感不妙,知道他們會聯手對付自己。
楊光遠,小字阿檀,及長,止名檀,唐天成中,以明宗改御名為亶,以偏傍字犯之,始改名光遠,字德明,其先祖沙陀部人也。
父阿噔啜,后改名瑊,事李火武皇為隊長,光遠事莊宗為騎將,李火天祐中,莊宗遣振武領主周德威討劉守光于幽州,因令光遠隸于德威麾下。
后與德威拒蠻族于新州,一軍以深入致敗,因傷其臂,遂廢,罷于家。
莊宗即位,思其戰功,命為幽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尚書右仆射,戍瓦橋關久之。
明宗朝,歷媯、瀛、易、冀四州刺史。
光遠雖不識字,然有口辯,通于吏理,在郡有政聲,明宗頗重之。
“長興中,神遼有中山之敗,生擒其將紥拉等數十人,送于闕下,其后神遼既通和,遣使乞歸之,明宗與大臣謀議,特放還蕃。
一日,召光遠于便殿言其事,光遠曰:“紥拉等北土之善戰者,彼失之如喪手足;又在此累年,備諳中國事,若放還非便。”
明宗曰:“蕃人重盟誓,既通歡好,必不相負。”
光遠曰:“臣恐后悔不及也。”明宗遂止,深嘉其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