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頂樓那已經變成貝氏建筑辦公地的大會議室。
李福善與李福樹很好奇地打量著這沙盤,貝建中跟在他們邊上細心解釋這次與往時沙盤有何不同。
李福兆跟貝聿銘站在一起,他看到了之前李一鳴提到的那個玻璃磚。
“從建筑的角度來看,這東西有多少好處?”李福兆問道,專業知識他還是比較喜歡討教專家。
“一個肯定是制造方便,以往玻璃都是很大塊的,然后用時再裁成小片,實地施工其實是比較麻煩的!”
貝聿銘拿著這玻璃磚放在眼前:“這種嘛,就不用裁了,工廠直接就給你做成這個規格,二十乘二十,基本上所有類型建筑都可以用得上,甚至異形體都可以拿這個來拼!”
李福兆微微點頭,默默記牢,印證著自己的想法,口中問道:“還有呢?”
“玻璃很脆,這金屬邊就起到筋的作用,而且你看,金屬邊可以裝三塊玻璃也可以裝兩塊,好處在于,這頭夾著的空氣可以隔音保暖。”
“隔音保暖?”
“是啊單層玻璃隔音效果很差,兩層就好很多,這里相當于有五層,剛才我仔細量過,這間隔也很有講究,或許跟我們日常噪音的分貝有關。”
李福兆:“哦?”
“好比說我們在樓下,路上汽車人聲還是比較吵的,如果用這種來拼,應該室內會安靜很多。”
“還有沒有?”
“我就看出這么多,當然,這個很好安裝,用這個構架出來玻璃房相當輕巧。”
“溫室養花對吧?”李福兆笑道,“我記得有人對我說過,玻璃溫室可以吸熱。”
“對,這個用途很廣,若是以這個安裝成長道,就算是北方的冬天也可以不畏嚴寒。”
貝聿銘比劃了一下,“大塊玻璃還要擔心積雪,這種就不用了,頂上可做成穹形。”
李福兆拿著玻璃磚想了想:“只有這些?”
“還不夠?”貝聿銘奇怪問道,他作為建筑師已經覺得這夠好了,方便安裝還特別實用。
“我覺得似乎還得有幾條,成本低算不算?”
“我剛才說過了。”
“我是說,做玻璃的材料是石英砂,這個成本很低對吧?”
貝聿銘點頭:“建筑上要求的玻璃那成本不高。”
李福兆把玻璃磚翻來翻去看了一會,然后把金屬邊旋開,“你說這里頭能不能放點什么東西?”
“放東西?那應該是工廠的事吧,他們做出什么我們就用什么,......這個...”他看李福兆在擺弄金屬與玻璃接口地方,“那是硅膠。”
“像個畫板......”李福兆突然把玻璃磚擺正在身前,拿了支筆在上面示意寫畫,“似乎應該配一種什么筆。”
貝聿銘愣了下,捏起下巴若有所思:“這不是建筑學的角度吧?”
李福兆無言笑笑,看著立在一邊的畫架,還有邊上已經擺放疊好的一堆紙。
貝聿銘點點頭:“若是要在玻璃面上寫字,應該是用油性材料,要粘得住。”
“粉筆可以吧?”
貝聿銘搖頭:“不好寫。”
“是了,這個一定有這用途,另外似乎也可以當作桌面來用......”
“不好擦拭。”
“無妨,仔細點就是了,這一格格東西也不易翻倒,歸置有序!”李福兆滿意地把東西放下,抬頭,“對了貝兄,這個能防幾級地震?”
“防震啊......這肯定是防的。不好說能防幾級,但肯定比以往的好。”
貝聿銘想了想,“就好比我剛才說用這個建的全玻璃溫室,如果是大塊玻璃,一碎就是一整片。
而這種,玻璃幾乎就是被鑲到了金屬網格里頭,就算整個建筑因為震波影響扭曲,也很難會對這玻璃產生大的擠壓。好比...好比那網紗,網紗浸水之后,每一個格子里頭都有一小片水膜,你就算是用力去抖都很難抖得干凈。”
“明白了!”李福兆振衣而起,抬手看看手表,得去看看給一鳴布置的九樓了。
也不知道他到了沒有。
招呼上李福樹,李福善也跟了出來。
李福兆看看李福善:“二哥你若是沒緊要事要問他,就別再去了。”
李福善一愣,這是不帶我去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