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的。
就不能說說‘想你’之類的略帶感情的話嗎?
陳知年正準備掛電話,又傳來阿媽的聲音,“等等,我還有事問你。”不用猜,也知道是催婚。
自從陳知年和周辭白戀愛后,爸媽就日常催婚。
‘什么時候結婚?’
陳知年說不知道,然后就被爸媽以‘不結婚,談什么戀愛?這不是小榴芒嗎?’為主題教育。做人不能好高騖遠,不能得隴望蜀,不能撿西瓜丟芝麻
做人要有誠信。
陳知年不知道戀愛和誠信有什么關系?但爸媽卻覺得戀愛就和訂婚一樣,已經是一腳踏入了婚姻。
戀愛也是要對彼此負責的。
一邊戀愛還一邊想著要找更好的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是耍榴芒,是不講信用。
陳知年無奈,“現在戀愛自由。戀愛就是為了能找到更好更合適的另一半。戀愛就和‘試用’差不多,試用過后覺得不合適,退唄。難道還要勉強著用?”
“自由戀愛,不讓你們隨便戀愛。”
陳知年又覺得頭痛了,代溝。
對戀愛,對婚姻,父母有父母的看法和堅持,而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要求。
其實,也沒有必要誰說服誰,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管是自由戀愛,還是相親結婚,對婚姻的態度都應該是嚴謹的。
“大妹,你什么時候結婚?今年能嫁出去嗎?”
“你已經二十多了,年紀不小了。村里和你同齡的姑娘早就結婚生子了。”
“姑娘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找到一個號好男人,結婚生子”
阿媽在滔滔不絕的催婚,也不擔心電話費了。
當然,這也不能怪阿媽。村里和陳知年同齡的小伙伴甚至比她小幾歲的都已經結婚生子,有些小伙伴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
怎么能不心急?
阿媽常擔心陳知年嫁不出去。
“放心。我肯定會嫁出去的。”即使嫁不出去,她也有本事養活自己,照顧好自己。
陳知年體諒阿媽的擔心,雖然覺得啰里啰嗦的很煩,但也會認真聽,給阿媽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啰嗦,應該是天下所有母親的特有的一種關愛。
啰嗦,應該也是天下母親表達母愛的一種特別的方式。
以鄉下人的結婚年齡看,陳知年的確算是大齡未婚了。爸媽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再加上,爸媽催婚也不僅僅是因為陳知年一個人,還有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也一樣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
相對于有男朋友的陳知年,爸媽更擔心沒有女朋友,也不愿意相親的大弟。大弟大專畢業后,在一個建筑公司工作,但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一直沒有女朋友,讓爸媽操碎了心。
現在才10月份,但爸媽就已經一再叮囑大弟,今年過年回家相親的事情。
每次,爸媽讓陳知年勸勸大弟,男大當婚。每次,陳知年都只能訕訕,傻笑。因為她和大弟的關系不太好。
說不好,也不對,因為她和大弟之間也沒有矛盾,沒有爭吵。就是單純的生疏,疏遠。或者應該說,大弟單方面地疏遠了家人。
其實,小時候他們的姐弟關系很好的。畢竟,爸媽不在身邊,姐弟幾個互相照顧,感情怎么能不好?
但是,從什么時候起,姐弟關系開始變得疏遠了呢?
從大弟高考后的那個暑假開始。
突然就變了。
大弟是突然間的,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變了,脾氣變了,處事的方式變了。變得很陌生,變得讓人無所適從。
曾經勤快努力的小伙子變得沉默寡言,變得懶惰冷漠。特別是在面對家人的時候,帶著一股奇怪的暴躁和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