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抵消社會主義革命在日本的沖擊,所以發動了對俄國的軍事入侵。卻因為軍事入侵,反倒引發了國內的米騷動,讓日本國內矛盾更激烈的表現出來。從歷史角度看,真是個有趣的關聯”
“由于在日本政府大量購買大米,投放進日本市場以平息糧價,使得這次米騷動看似結束。然而米騷動引發的社會矛盾激化,不僅沒有被削弱,反倒會讓日本人民發現,這次騷動席卷全國,卻沒有改變日本顯存秩序的一星半點,是因為日本人民并沒有組織起來與日本政府斗爭。有了這次預演,日本的社會主義斗爭就會如星火燎原般被引燃,對日本當下的社會制度反動反抗”
越飛看完之后心中著實不解,光看東北日報的文章,與布爾什維克的方法論基本一致,但是偏偏何銳竟然在經濟運行中允許資本家存在,在越飛看來,這無疑是幼稚
禁止資本家組建資產階級政黨并不可能讓資本家為事業服務,雖然何銳做出了解釋,但是越飛還是不能接受發展生產力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間取得平衡的看法。這也是越飛認為何銳的政黨屬于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原因。
收起報紙,越飛整理心情,開始執行在中國京城的工作。令越飛擔心的是,如果中國外交部的水平如何銳一樣,他們會拒絕與布什維克政權派來的外交人員接觸,布爾什維克在其他國家并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當見到了中華民國外交部人員之后,越飛發現局面比他想的更糟糕。那冷漠的態度,以及不以為然的神色,證明了中華民國外交部根本就沒有把布爾什維克政府當回事。
原本越飛以為不用這么早尋求何銳勢力的幫助,可當下卻不得不前去東北政府設在五道口的聯絡處。
聯絡處的人員如何銳所說,的確接到了通知。得知越飛期待能夠與民國外交部高層見面,他們也答應下來。這下越飛開始確定,何銳在北洋中央的影響力遠大過一般的軍閥。很有可能在民國外交部眼中,何銳就有選帝侯一樣的身份。
一個多小時后,陸征祥在辦公室里接見了東北辦事處主任。得知越飛委員求見的請求,陸征祥覺得看在何銳的面子上也得見一面。
送走了主任,陸征祥陸部長覺得何銳這家伙做事真是用心。幾天前,陸征祥已經接到了何銳的信,何銳告訴陸征祥,如果俄國布爾什維克政府要與中華民國建交,就必須在最初的階段明確提出建交時的劃界問題。這是外交的傳統,如果當時不提出,就會暴露出外交水平極為不專業的現狀。
陸征祥完全認同何銳對外交專業度的評價,但是別說中華民國了,從滿清開始,中國就不斷的割地賠款,從來沒有獲得領土的經驗。接到了何銳的信后,陸征祥第一時間就前去求見段祺瑞,把何銳的信也給段祺瑞看過。
段祺瑞對何銳的看法很重視,之前何銳請外交部出面與英國聯絡共同反布爾什維克的行動讓段祺瑞得到了很大好處。英國人多方試探段祺瑞,如果發生軍事沖突,段祺瑞能否得到何銳的軍事支持。
關于該如何回答,段祺瑞讓陸征祥出面。陸征祥很優雅的運用外交辭令,“段祺瑞總理與何銳主席都致力于反對中國分裂。”
英國外交人員聽明白了這話里面的意思,就拋出了另外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段祺瑞閣下會支持何銳主席成為他的繼任者么”
如果是陸征祥個人看法,他比較樂見何銳能夠接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但陸征祥很清楚,北洋的規矩絕非如此,就委婉的答道“我國自有國會,總統與總理人選都是國會議員決定。”
英國外交人員笑了笑,就沒再問。
這件事沒啥好問的。不管是馮國璋還是段祺瑞,兩人都知道自己無法干反對方,現在府院之爭又十分激烈,只能各退一步,由徐世昌出任民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