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東北,何銳也將巴黎和會的事情拋到一邊。陸征祥之前聽了何銳對未來局面的預測后,整個人徹底消沉了。這般局面下,陸征祥居然答應了何銳的一個要求,就是帶何銳的人前往法國,與歐洲各大交戰國商議糧食出口問題。
1918年的秋收可是真的大豐收,從1916年開始的土改以及大興國營農場的行動終于獲得了成果。整個東北糧食產量從30億斤暴增到了60億斤。整個東北政府都因為這樣的收獲幾乎要狂歡起來。
趁著戰爭結束時候的糧價高企,東北政府決定今年通過出口糧食大賺一筆。從而多進口一批機械設備。
當下的糧價著實令人鼓舞。一升米是15斤,即便是近在咫尺的日本,戰爭前一升米也賣到012日元。現在米騷動被鎮壓下去,米價也維持在03日元水平。
日本是個窮國,沒什么購買力。英法兩國可都有錢的很,戰爭結束后自然肯出錢購買糧食,真的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東北現在人口有2000萬,按照一個人一年250斤糧食計算,何銳能夠出口的糧食超過10億斤。收入很可能超過3000萬大洋。
何銳正在與政府同志們就出口量進行商議,看看各部門都需要什么。盡量將這筆錢用好。
各部門的預算已經送到東北政府這里,何銳不厭其煩的一個個部門看過。在各個預算門類上批示。
在引進全套蒸汽機的預算后,何銳刷刷點點的在后面批示道通過向德國出口糧食,換取相關專利以及人員。尤其要引進發電用的汽輪機技術。
引進內燃機的預算,何銳則追加了引進專利與人員的經費。
眼見礦業局居然沒有考慮從德國與美國引進電動礦物采掘設備,何銳直接批示道為何不考慮引進機械采掘設備如果遇到什么困難,打報告上來
批了好一陣文件,何銳只覺得有些累了。這才放下筆。
工業國家的管理就是如此不僅是工業國家的管理,只要是中央集權國家,最高領導人所要做的并非是做對什么事,也不是滿足自己的情緒。
權力是實現目標的工具,具體工作自然有高層,中層,基層負責執行。何銳要判斷出,提案以及執行的方向與內容是否符合何銳對國家的期待。
在這方面,何銳有無比的自信。自己所做的決定的確能夠最有效的將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
何銳也很清楚,同志們絕非效忠于何銳個人,而是效忠于讓中國變強大的事業。同志們越是忠于這個事業,愿意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中國的崛起就會越快,組織就會越團結。
想到這里,何銳坐回到位置上,繼續著自己的工作。,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