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海軍部在海戰之前,數次推演,都是日軍慘敗。之后日本海軍軍令部修改參數,還修改了數次,終于得出了日本海軍大勝的結果。至少在表面上歡歡喜喜的出動了。
眼前的當下事實證明了現在的日本海軍并沒有進入歷史上二戰的癲狂狀態,其反應屬于優秀軍隊的正常反應。
見鄭四郎倒是有些想不開,何銳說道“從時間判斷,7日9點,日本海軍接到消息,立刻進入戰時狀態。最晚10點,所有休假之外的軍官都得到了歸隊消息。11點,90以上的軍官都開始執行任務。12點,日本海軍各艦隊也開始進入臨戰狀態。16點,正在執勤的艦艇與沒有進修理廠的艦艇全部開始加煤加水。20點前基本完成。而此時,日本陸軍部已經開始與海軍商議,實施航運運輸兵力的計劃。日本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直接從釜山接了一部分日本駐朝鮮軍出發,另一個選擇則是集結日本本土齊裝滿員的7個師團中的一部分前來旅順增援。為了這個問題,海軍部與陸軍部進行討論。大概會討論到22點。”
鄭四郎聽得津津有味,這流程與東北軍幾乎一模一樣。
“22點后,陸軍部已經明白了海軍部的運力上限。然后有可能嘲諷海軍部費拉不堪。而海軍部則心中暗罵陸軍馬鹿。雙方各自向上級匯報,到了24點后,也就是8日0點,雙方大概達成了妥協,先盡力將一個旅團向關東州運。”
鄭四郎插話進來,“主席,一個旅團的兵力好像不夠用吧”
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鄭四郎對于兵力在高強度高烈度戰爭下的消耗速度有了親身體會。
塔讀a,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站
何銳笑了笑,“這是一個折中方案。四郎,我們討論過,對于一個正常的有專業性體系,遇到問題會提出上中下三策。下策是基于絕對的現實條件制定的應對措施,被視為保守。中策是基于平衡了各方需求后提出的方案。上策則是基于對自己的優勢,制定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方案。從歷史經驗看,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專業性機構,執行下策和執行上策未必能說誰更好些,但是最糟糕的無疑是中策。”
鄭四郎點點頭,覺得這番討論過的話與此次戰役相對照,有種別樣的感受。原本的感覺與現在就差了很多。
“下策是盡可能的客觀。上策則是非常主觀,卻有著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中策的問題不是制定者能力不足,而是中策本身就是各方妥協的結果,牽扯太多利益在里面,脫離現實太遠,又非常不純粹。譬如,如果日軍以快速軍艦,在4時內緊急運來46個只攜帶了輕武器和少量炮擊炮的大隊,而日軍的戰列艦開過來,與旅順要塞組成火力防御體系,阻止我軍占領旅順港口。你覺得對戰局影響多大”
鄭四郎稍微一想,立刻答道“光是那些輕步兵填戰壕,就能拖延我們四五個小時。如果有日本戰列艦參與防御,我們攻克旅順港口會極為困難。只怕72小時內無法完成。”
何銳點點頭,“但是,海軍為了運輸這點兵力,消耗掉的物資能值幾噸黃金。海軍大臣要跳著腳罵這樣的計劃,在海軍參謀部,就是軍令部,立刻會被否決。是的,現在我們知道了,那點兵力的確能起到作用,但是當時誰能確定,必須耗費這樣的資源執行如此激進的方案。”
鄭四郎此時才明白,何銳為何要親自前來。如果日軍真的做出這樣的反應,何銳就會用處應對手段。這些無疑是絕密計劃,鄭四郎都不可能被授權知道的計劃。
“主席,到了8日0點后呢”鄭四郎追問道。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