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會唱高調,反對黨如果把和談搞黃,鮑德溫政府下臺,反對黨上臺后,作為被強加給戰爭的鮑德溫所在的保守黨就可以把高調吹到天上去,反對黨等于把自己架到火上烤。英國人民不能原諒沒有贏得戰爭的鮑德溫政府,就更不會原諒主動繼續戰爭的反對黨。
諸多考量之下,在鮑德溫任內結束戰爭是最好的選擇。
鮑德溫首相對反對黨的政治水平也有信心,現在的局面勉強算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以鮑德溫首相就與上議院的議長一起到首相鄉間別墅過了個周末。
站點:塔讀,歡迎下載
在這座小小的別墅里,首相與貴族出身的上議院議長語氣輕松的聊著天。上議院基本都是貴族,議長說道:“首相閣下,上議院中也不乏要求擴大戰爭的議員。”
鮑德溫點點頭,“可我們的主要敵人并非中國。”
議長自己在印度就有很多資產,問道:“首先閣下認為中國會不會得寸進尺”
這個問題讓鮑德溫苦笑起來,如果何銳是個得寸進尺的人,事情反倒好辦了。大英帝國不畏懼挑戰,任何試圖爭奪印度的國家都會遭到英國的全力打擊。但何銳就站在那條的邊緣,始終沒有越過這條英國的底線。不時的派兵進入印度作戰,目的只是讓英國傳達信息,如果英國不答應中國的條件,英國就別想安生。
這種戰術與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的戰略一樣,攻克鎮江,切斷滿清的漕運。最初想硬拖下去的滿清政府的經濟運營被打亂了,不得不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
好在上議院議長是個明白人,又因為其在印度的資產安全希望和平。鮑德溫首相答道:“如果沒有印度的安全,就沒有中英的和平。”
議長聽到這里,端起雪莉酒淺酌慢飲,思索一陣,議長問道:“中國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待遇”
“在我看來,我們只能給他意大利或者日本的級別。”
議長微微點頭,如果戰爭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也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放下酒杯,議長問道:“那么我有什么可以做的么”
與議長會面的第二天,英國報紙上對戰爭的報道開始轉變風向。此時在英屬印度的英軍正在發動進攻,記者們傳回國內的報道,不管是不是他們自己寫的,重點都放在英勇的英隊在緬甸的雨季,冒著瓢潑大雨,在齊膝深的淤泥中,在齊腰深的洪水里艱難行軍,向中隊把守的高地發動著英勇無畏的進攻。
塔讀,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那些家人在前線作戰的英國家庭看到這樣的報道,心都要碎了。因為新聞中用煽情的文字描述道,占領高地的中隊布置了密集的機槍陣地,火力堪比西線。英人們不斷倒在水中,戰場上,雷聲,雨聲和機槍的吼叫聲交織在一起,所見之處,都是被鮮血染紅的水流。為了國王陛下,英勇的皇家軍隊發起了一波一波的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