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回想不起海德里希具體說了什么,只記得海德里希的大概意思是,“這種戰斗方式,是第3帝國留給德國人民的財富,是能夠融入德國民族精神的財富。這才是第3帝國的價值所在。”
當時曼施坦因覺得海德里希瘋了。現在曼施坦因依舊覺得海德里希的確瘋了,但是海德里希這個瘋子想做的事情卻并不是沒有道理,甚至是非常有價值。
……只是第3帝國沒有能力現實這么偉大的理想。而無法實現的偉大理想,就是瘋言瘋語。
“元帥,您怎么看?”對面傳來中校的聲音。
曼施坦因抬起了不知道何時因為回憶而低下的頭,爽快的答道:“德國國防軍對此并無理解,真正有理解的都在黨衛軍內。不過以我的看法,你們也不用去找黨衛軍,只有黨衛軍高層才真正懂這些。”
說到這里,曼施坦因就不想多說什么。中國人是否愿意和黨衛軍合作,已經不是曼施坦因有必要關心的事情。如果不是中校說出了讓曼施坦因感覺有價值的話,曼施坦因連后面的解釋都不想說出口。
果然,對面的中國中校很識趣,他道了聲謝,就起身告辭。
回到自己的單獨牢房,曼施坦因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才睡著。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體會過德國戰前的興盛,也見識過德國沉淪時候的絕望。
與德國相比,中國的國家變化曲線反倒是曼施坦因所羨慕的。從1901年后,中國這個國家就沒有戰敗過。雖然內部的問題很多,中國卻贏得了1次次的戰爭,國勢越來越強大。
德國自認為哲學很發達,曼施坦因也覺得德國哲學領域很厲害。但這種認知反倒給曼施坦因制造出了更強烈的困惑。從哲學角度沒辦法解釋為什么德國與中國的命運竟然如此不同。
在睡著之前,曼施坦因決定接著這次機會,給中國占領軍最高司令程若凡元帥寫封信,這封信自然不是為了給曼施坦因自己托關系想辦法擺脫被審判的命運。
經過這番交談,中國中校的思維方式給曼施坦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哪怕這位中校是中國年輕1輩中最優秀的典范,但是在30出頭的年齡就能夠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問題,足以證明中國的教育非常成功。成功的教育背后必然有強大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曼施坦因認為程若凡肯定有著更深刻的認知。
4天后,曼施坦因正考慮著是否放棄上訴的權利,獄卒就給他送來1封信。如果放棄上訴,就意味著將會被判處17年徒刑。曼施坦因還是不那么想繼續坐牢,所以心情有些糟糕。
帶著糟糕的心情打開大信封,就見到里面是1封非常工整的通用信封,封皮上用漢字寫了什么。曼施坦因漢語不行,但是連猜帶蒙,大概覺得是程若凡的回信。
糟糕的心情立刻消失了,打開信紙,里面是中德兩國文字的兩份信。看字跡,漢字是手寫,德文是打字機打的。
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讀起來,曼施坦因很快就讀了進去。程若凡在信中解釋了曼施坦因的問題。
“……曼施坦因閣下,以鄙人之淺見,中國的文化之所以看著沒有哲學分析,是因為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先賢經過對大量歷史舊事,以及朝代更替,邦國覆滅的總結,得出了和諧共處的人類社會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