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國內的巨型計算機已經更新迭代了多次,國內圍繞著巨型計算機展開的工作也已經有不少,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巨型計算機還是只存在于概念中的一種說法。
今天揭幕儀式受邀參加的教授和學生里,至少有一半對巨型計算機很是陌生,剩下那一半見過或是有概念的人里還有不少對巨型計算機之后的應用一知半解。
這大概就是新技術推廣的陣痛期,每一項新事物要被人們接受那都得花上一些時間,尤其是這項新技術本身就是探索性質的,三不五時就更新一番,還沒有配套的學習材料。
不說遠的,就說今天正式揭幕的這臺巨型計算機,那和國內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任何一臺巨型計算機都有所差別,這差別還不小,從設計時的思路、整體結構上的巧思、新技術;組裝時用的工藝都略有不同。
這可不是流水線產品,操作手冊那都是獨家定制,圍繞著這臺機器都能寫出不少論文,使用這臺機器的過程那也可以被稱之為試錯過程。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兩天教授們才會對fortran的語言全身心的投入,恨不得能直接把相關的知識刻到腦袋里。
對巨型計算機抱有好奇之心的人很多,大家有序入場,進了專門規劃出來的巨型計算機中心后,那也得排成幾排一起觀看,否則這一早上的功夫都只夠大家走馬觀花的看上一眼。
這排成幾排,對于成年人們來說不算太大的困難,無非是高的人蹲一蹲,矮的人墊墊腳,可對于寧知星和肖燁來說嘛,這就是個天大的問題了。
不過兩人這回都沒受到影響,跟在熊教授后面的他們得以站在了最前面的位置,視線毫無遮擋,眼前的機器一覽無遺。
寧知星眼睛都不由得瞪大了一點,生怕自己錯過了任何一個細節。
原來這東西長這樣
眼前的巨型計算機說實話以后世的眼光來一點都不酷炫。
巨型計算機中心整體裝修風格簡單,下鋪白色瓷磚,上有整齊排列燈管,面積大概有科技大學實驗室25倍左右大小,看起來給人以空曠的感覺。
靠墻的位置擺
放著幾臺和平日里的柜子高度大致相同的機器,外觀也是柜式的。
位于機器正前端中軸線的則是一個簡單的操作臺,單人座位,更后面的位置是兩章比操作臺看著簡單一些的桌子。
寧知星看出了幾分熟悉感,這柜式的機器有幾分像是他們后世開年會時后臺用于操控全場的操作臺,只是他們的操作臺是多臺機器放在立柜中,有且只有一個立柜,而這里是多個“柜子”放在一起。
這一點也不霸氣。
可已然知曉這輩子工藝、技術水平的人,看到一定會有種莫名的敬畏感。
因為這其中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無數的汗水澆灌而成的。
為了向大家展示這臺巨型計算機的運算力,專門負責輸入的工作人員已經到位,他負責將轉換好的程序語言輸入開始計算。
輸入得很慢,計算更“慢”這可不是普通的計算機,輸入算式一個回車或者等于鍵就能得到結果,有時候這運算甚至得進行幾天。
“越來越快了。”熊教授是最感慨的,他參與的巨型計算機項目不止這個,之前s城的那個項目他同樣從頭跟到尾,運算力每一次的提升都是飛躍級的,他聽說現在正在籌備的那個項目計劃要沖擊的運算力甚至是當前這一臺的二十倍。
陳博學“是啊,多活一天多看一點,這變化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