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向所有參與勞作的百姓明示,官府將根據各戶在公共工程中付出的勞力多寡、勤勉程度,以及在自家已分配田畝上的耕作情況,在秋收后,優先將厘清的無主官田,按績授給表現優異的家戶!授田契約由官府鈐印,明確產權。此為百姓安身立命之基!』
收益大于懲罰的時候,人性自然選擇貪婪。
封建王朝的貪官為什么敢貪,還不是因為就算是被抓了,也不過是小概率事件?偷千錢要判罰十年,而貪腐千萬錢也不過些許牢獄之災,甚至可能比偷千錢的時間還更短!
怎么選,自然就有了答案。
趙云此舉,就是直指核心矛盾,封建王朝的最重要的利益點,田畝。
『此外,你我抽些時間,帶隊行于鄉野,巡視各物資點、工程點及重點田畝區。一旦發現頂風作案、損公肥私、欺壓良善者,無論何人,當場拿下,依軍法或新頒的《安民律》從重懲處,并公告鄉里,以儆效尤!』
『大都護深謀遠慮!』辛毗深深一揖,『卑職即刻去辦!定讓那些只會聒噪的士族子弟看看,何為真正的治本之策!』
命令迅速下達執行。
烏桓戰士的撤離,讓緊繃的民間氣氛為之一松,雖然私下議論猶存,但公開的怨懟明顯減少。骨力干等人雖有不甘,但在趙云的撫慰和賞賜下,也接受了軍令。
告示張貼,趙云親署的承諾,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民心,也堵住了部分悠悠之口。
薊縣以北,一段淤塞多年的舊渠旁。
烈日當空,數百名精壯的漢子赤著上身,喊著粗獷的號子,揮動著簡陋的鋤鎬,奮力挖掘著淤泥。汗水和泥漿混合在一起,順著他們黝黑的脊背流淌。
監工的已不再是冷面的烏桓戰士,而是幾名穿著整潔布袍、手持簡牘的年輕文吏——他們是辛毗新近錄用的寒門士子。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只是略微懂一些文字,通一點算術的寒門當中的寒門,落魄子弟。
畢竟類似于郭嘉的那種寒門,腰上還有玉,懷里還有酒,而這些落魄子弟,有時候連吃飯都是問題。因此被準予成為了書佐文吏之后,在這個階段也是倍加的勤奮。
至于以后會不會變質……
肯定有人會變的,但是不是現在。
『王三郎,這一片清淤三尺深,寬五尺,記你今日滿工!』
一個年輕吏員高聲喊道,在簡牘上認真劃下一筆。
被喊到的漢子抬起頭,抹了把臉上的泥水,咧嘴一笑,露出焦黃的牙齒,『謝劉書佐!』
他干得更起勁了。
旁邊有人羨慕地看著,但是很快也埋頭猛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