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認為,這時候讓張培仁、陳健添他們去內地也好。
否則的話,鬼知道那群滾兒什么時候能出來。
楊葉是沒什么興趣親自跑去挖他們的。
商議已定,各自分工。
段鐘潭回臺灣、陳健添去廣州、張培仁去京城,鄭東漢坐鎮香港,親自擔任《中華好聲音》的制作人。
鄭東漢一邊要做好聲音的前期籌備工作,一邊還要和那些一線大咖接觸,看看誰能過來擔任好聲音的導師。
而楊葉只管出主意,之后就當甩手掌柜了。
只需要偶爾關注一下進度,把把關就行了。
……
一切準備就緒后,《東方不敗》終于宣布開機。
與此同時,《兵臨城下》終于開始在亞洲各地上映。
這部電影在柏林影展的時候就已經賣完版權了。
不過楊葉本人的電影,在很多市場并不是直接賣版權。
在北美是靠聯美影業、日本是靠角川映畫、內地是靠中影負責發行,都是走分賬模式。
最近在臺灣也開始了分賬模式。
在南洋則是白楊發行公司自己操作。
只有歐洲、拉美,才是直接賣版權。
在數字時代沒有來臨之前,走分賬其實還不如賣版權方便。
因為票房太難核查了。
楊葉能在北美、日本這樣的大型市場玩這個,是因為和聯美、角川牽扯太深,換別人根本玩不來。
聯美根本就是他的,角川他有入股,而角川也入股了好幾家楊葉的公司。
至于內地市場,偷票房非常猖獗,根本無法禁絕,楊葉也只能隨他去。
而且,有效票房只能在城市收到,鄉鎮地區一毛錢都收不回來,純粹是在做善事。
不過白楊院線已經開拓到了內地,隨著現代化的多廳影院在內地開始運營,多少能挽回點損失。
況且要不了幾年,也就進入數字時代了。
《兵臨城下》的票房還是不錯的,片子拍得無可挑剔。
在亞洲各地上映之后,人們驚呼,原來二戰時期還有這么一位不為人知的黃種人槍神。
東亞地區的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楊葉一槍一個德國佬,真的是被爽到了。
尤其是在大陸,《兵臨城下》引起了極大的哄動。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都是認蘇聯為老大哥的。
如今看到楊葉在一部蘇聯電影里裝逼,那種激動的心情,那種自豪感,真的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形容。
……
京城,西單。
一個留著長發的二逼青年推著一輛二八大杠,沿著公路小心翼翼地走著。
這廝一臉橫肉,長得很丑。
他的身后,一個頭發稍短一些的文藝青年小心翼翼地扶著自行車后座上的音響。
這個文藝青年長得比前面那個二逼青年稍微周正一些,臉上有顆痦子。
二逼青年一邊推車一邊說道:“狼哥,你穩著點啊,這音響可是我賣身換來的,要是摔壞了,哥們跟你急。”
文藝青年說道:“去你丫的吧,你那是賣身嗎?我看你是求之不得吧。你老實交代,有沒有趁機禍害姑娘?”
二逼青年洋洋得意地道:“你沒有良心啊,這音響四百塊錢,哥們要是不出手,你就只能去賣血。”
文藝青年心說這話倒是實情,便認真地道:“你放心吧,我會用生命來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