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里,除了水桶漲價,其他商品一概賣不動。
當時,一份叉燒5分錢,一個水桶卻要5塊錢。一些商人趁機大發水荒財。
絕境之中,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港九工會聯合會,代表香港向內地發出了求救信息。
旱災不是香港有,廣東也在鬧旱災。
但收到求救信息后,廣東仍就伸出了援手。
廣州決定,每天向香港免費供水兩萬噸。
剛剛建成的深圳水庫,放棄了一些農田的灌溉,向香港供水318萬噸,以解燃眉之急。
此外,香港方面還可以用輪船到珠江口免費取水。
來自祖國的無私幫助,讓香港度過了那次可怕的大水荒。
但是,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東江水引入香港。
只有這樣,才可以永久性地解決水荒問題。
東江,古稱湟水,是珠江水系的干流之一,它發源于江西,向西南進入廣東,在東莞匯入珠江,全長約520公里。
東江是離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距離香港有80多公里。
然而,這短短的八十公里,卻橫亙著一座大山,要翻山越嶺把水引入香港,困難重重。
經過水文勘測,東江供水工程的方案出來,需要3800萬人民幣。
六十年代,國家還很窮,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總理收到匯報后,親自批示:供水工程,由我們國家舉辦,應當列入國家計劃。因為香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自己的同胞,工程自己辦比較主動,不用他們插手。
國家決定暫停其他部份項目,全力以赴建造東江深圳供水工程。
1964年,東莞橋頭鎮,一夜之間,聚集了上萬名工程人員。
全國14個省市,60多家工廠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生產專用的水泵、電動機、變壓器和其他設備,總數多達2160多臺。
總理親自批示,要求鐵道部以該項工程物資運輸優先,第一時間運到現場。
1965年2月27日,東江深圳供水一期工程勝利竣工。
3月1日,廣東各界和香港同胞共同見證了一江清水越過高山奔流入港。
自此,東江水開始源源不斷地供應香港。
自此,香港的水荒成為歷史,香港市民想用水,擰開水龍頭就行。
……
華東水災,讓許多香港人想起了三十年前香港旱災,內地同胞對香港的幫助。
許多人自發走上街頭,給災民捐錢捐物。
繁華的銅鑼灣街頭,幾個簡易凳子搭起的小臺子,上面蓋一塊白布,放幾個募捐箱。
后面用紅色的字體寫著:請踴躍捐款!為華東災區同胞獻出一份力!
無數市民在此駐足,慷慨解囊,獻出了自己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