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懷義體力好,沒覺得太累,就是曬的黑了好幾個度,人瞅著更精壯了些。
要說最受罪的還是顧小魚,他以前哪做過這些啊?哪怕是逃荒路上,他也沒吃過太多苦,最大的苦頭,也就是每天的鍛煉了,這三天,顛覆了他過去對農活的認知,也深深體會到了百姓們的不易。
這也是許懷義特意請假,把他帶回村里來麥收的目的所在,他就是要讓他切身感受到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如此,將來坐上那個位子后,才能真心實意的為百姓著想,做個好皇帝。
顧小魚放下書本,請假回村里割麥子,一開始,江墉還有些遲疑,想著這樣的勞動鍛煉是否有意義,待到許懷義說了理由后,便點頭應了,不但應了,還把孫子和外孫也都帶去湖田村,跟著顧家一起干活。
孫鈺見狀,毫不猶豫的也把兒子送了來。
許懷義對外的理由是,幾個孩子將來都要參加科舉做官的,做官可不能高高在上,不事生產,那樣脫離百姓的官員,咋可能真心為百姓做事呢?
父母官,父母官,深入百姓當中,急百姓所急,感百姓所痛,才能當個好官員。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農業是重中之重,農業搞好了,百姓們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便是官員最值得炫耀的的政績。
而這樣的官員,帝王看重,百姓愛戴,同僚欽佩,這不就是為官的最高境界?
這理由,太有說服力了。
反正,江墉十分心動,還親自換上短打,跟著下了地,也實實在在的干了三天,累的老腰差點廢了,可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硬是撐到最后。
做榜樣這個詞,也是許懷義提出來的,其原因是,最開始,幾個孩子下地勞動的時候,都戴著一副痛苦為難的面具,沒干多久就想打退堂鼓,畢竟之前都是金尊玉貴的小少爺,誰受過這等罪啊?
這種時候,適當的鼓勵雖有必要,卻不夠管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長輩們沖在前面打樣兒,再苦再累也咬牙堅持,他們見狀,誰還敢叫苦叫累的放棄?
過后,江墉對許懷義感慨,“你這辦法看著簡單,但效果確實不錯……”
許懷義用一句話總結,“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江墉深以為然。
不過韓鈞再次看到外甥時,就有些心疼了,這段時間,他不在新宅子里,也沒跟著回湖田村,而是幫許懷義訓練人手去了。
許懷義借著雇傭災民的機會,暗地里也買了不少人回來,為了遮人耳目,就交給了韓鈞幫著安置,都放在了偏僻的莊子上。
韓鈞啥也不多問,就接下了這事兒,訓練的時候,也極為用心用力,等到隊伍有了雛形,定下了章程,他才從外面趕回來。
等他回來的時候,麥子已經收完,連下半年的高粱和豆子都種下去了,種的時候,許懷義又帶著幾個孩子請了假,老老實實的干了三天活兒。
種地,比收割輕松不了多少,要犁地,要挖坑,澆水、撒種子、掩土,每道工序都很熬人,其結果可想而知,大人們累夠嗆,他們也糟了不少罪,個個都曬黑了,也瘦了不少,手上還磨出了繭子,也有劃傷的地方,人都顯得粗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