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基地里的游客本來就不多,剛才s姐答疑的時候,已經把很多人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等到她在眾目之下開始作畫,周圍已經圍了一圈觀眾。
但也正如齊凱他們所說,是驟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俞弦一動筆,甚至剛剛繪出輪廓的虛線,吳敬恩的臉色就變了。
他雖然水平不行,不管是做人還是教學,但是因為家世原因,見識還真是不少。
在這一行,有天賦和沒天賦其實是很明顯的。
就比如說,同樣是對「畫廊」的速寫。
眼前這個美少女,她在空白宣紙上的落筆位置,仿佛一下子就捕捉到建筑物的核心結構與比例特征。
這是一種「不需要精準測量,僅憑肉眼感覺就能斷定」的天賦。
齊凱的那副畫,也許外行觀眾看起來大體差不多,但是吳敬恩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第一筆就落錯了位置,后面更是好幾處出現了結構扭曲和空間錯位。
隨著筆尖在宣紙上短促的「嘧」聲,俞弦似乎已經進入了專注的狀態。
吳敬恩一直在后面旁觀,發現她正在通過動態線條的韻律,減少余細節干擾。
這說明大基本功也是超過齊凱的,雖然年齡小,但是人家在有限的時間內,下的功夫更多。
最夸張的是,這個美少女非常有靈性,明明就是一個普通建筑物,但是她就能夠通過構圖,還有光影的微妙過渡,傳遞超越視覺的敘事感。
就是畫界所謂的【主觀表達深度】。
齊凱只是側重物理還原,也就是業內所謂的「大白畫」,缺乏精神內核。
在藝術尤其是繪畫這一行,【靈性】這個東西屬于出生時有就有,如果沒有,那這輩子都很難掌握,因為壓根沒辦法教。
「天賦比藺靜琳還要恐怖啊。」
吳敬恩心里暗自想著,我好像惹到了一個怪物,也不知道是哪位名家的弟子。
從這個美少女答疑時的見識,還有落筆時的習慣,這種鐵定不會是「散修」,必然有個「宗門老祖」悉心照料的結果。
「不過就算是這樣,我也不能對李香蘭認慫吧。」
沒多久,吳敬恩看到俞弦已經進入收尾的狀態,陡然冒出來一個無賴的心思。
「等到她畫完,我隨便找點理由編排一下,反正藝術又沒有一個量化標準,這樣和齊凱打成一個平局。」
吳敬恩正配釀這個齦打算的時候,俞弦那邊已經收工。
于是吳敬恩生怕別人率先夸獎,連忙搶著說道:「這幅畫吧其實還不錯,不過問題也是存在的,比如說右上角的線條稍顯薄弱,缺乏現代畫的張力———”
「哼!」
李香蘭不管碟碟不休的吳敬恩,冷哼一聲拿起俞弦和齊凱的作品。
眼晴一亮,差距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明顯。
齊凱就是一副工工整整的建筑平面圖,雖然也是流暢清晰,但他是畫家啊,又不是學土木畫cad的施工員。
反觀俞弦的作品,就有一種非常明顯的「韻味」。
雖然筆畫潦草,但那是刻意為之,根本不是所謂的「線條稍顯薄弱」。
更像是通過斑駁有層次的陰影,使得線條在暮色里漸漸模糊,獲得一種多重維度的疊加效果,
體現出夕陽下畫廊的淡淡孤寂與沉重質地。
至于傳遞出來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說「藝術發展總是孤獨的」,又或者「畫廊這種偏高檔地方,如何放下身段融入整個社會。」
總之,確實能感覺到情感與作品有一絲共鳴。
”wiilia。
」
李香蘭抬起頭,盯著吳敬恩說道:「你要是連這都分辨不出來,我真覺得不適合繼續在pace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