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望遠鏡的使用者是全世界的所有天文學家,通常在觀測季之前征集使用申請,科學委員會對申請進行評估,選出好的研究題目,分配觀測時間。
拿到觀測時間的天文學家,就可以按照分配的時間動身去觀測了;觀測之后,會通過磁盤或網絡方式拿到原始數據。
但這個數據僅僅是申請者本人可以拿到,他進行研究分析之后發表論文可以用這個數據,其他人則被限制了申請。
不過這種限制申請是有效期的,時間一到,觀測者就必須對外開放這部分數據。
不同的望遠鏡可能有效期略有不同,有1年的,有1年半的,有2年的,這個不一定。
而專用望遠鏡則隨意。
你可以選擇公開,讓全世界一起來研究,也可以不公開自己研究。
沒辦法,天文界的很大一批的成果,其實都是觀測性和數據收集性質的。
比如這次針對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伴星的觀測,就收集了大量有關參宿四的數據,然后徐川利用這些數據計算出了參宿四的氫包層內存在一顆伴星。
如果這些觀測數據和異常數據公布出去,就默認了你已經公開數據,其他學者也可以使用。
而從這些數據里面挖出來的剩余價值,做出的成果,并不屬于數據的觀測者,屬于挖掘者。
頂多,別人在發表成果的時候感謝一下你而已。
但如果不公布出去,你則可以利用這些異常數據慢慢的發掘里面其他的東西。
所以天文界的一些成果,在沒有徹底完成前基本不會公布到預印本服務器上。
要么研究完成后直接發論文,要么有重大成果直接召開發布會,要么則直接隱藏起來自己慢慢研究。
至于徐川這邊,成果大抵會直接公開。
不僅僅是觀測到的參宿四伴星,還有利用xueyberry定理精確的計算宇宙中天體的信息的方法論文。
這些東西都會直接公開。
一方面是沒啥好隱瞞的。
這些觀測數據和理論數據,要轉變成科研成果,只能說基本沒得可能。
難不成你利用xueyberry定理精確的計算出了某顆類地行星適合人類生存后能直接移民過去不成
別做夢了,人類目前發射的飛的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已經發射上天四十年,連太陽系都沒飛出去。
如果以奧特爾云作為太陽系的邊界,它還要再飛三十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
現在就想著移民什么的,有些太早了。
另一方面也是投桃報李。
針對參宿四的觀測,從科研項目立項,到滇南、清海這邊天文觀測站設備的申請使用和疾速插隊,上面幾乎全程都是給他開綠燈的。
要知道光是大型望遠鏡的申請和排隊,沒個幾個月半年的時間根本就下不來。
雖說有為了提升影響力拿菲爾茲獎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為他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