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網友們反應過來時,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直接就占據了各大軟件平臺的榜首。
淦,全都是標題黨我還以為真的發現暗物質了。
暗物質哪有那么容易發現,這個什么墮落中微子,不是說只觀測到了一半么,屬于暗物質的另一半并沒有被觀測到。
要發現暗物質,以人類目前的對撞機和探測器的性能,至少得再提升幾個量級吧。
人類尋找暗物質,就像海底一只有思想的魚,想要認識水一樣。在魚的世界觀里它可能永遠無法感知到水的存在。
而我們人類站在上帝視角,能看到水的存在,還能發明了原子,固液氣三態的理論,能統一這個我們看到的世界,不過你跟魚解釋不通,所以得站在四維角度,才能看到暗物質。
見證歷史的一天啊,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川神不愧是神這次在物理上的神格穩了。
今天上午考研政治多選題第一題的材料就是暗物質,正好我剛看了發布會,美滋滋,理解得很到位,就是答桉有些不確定
不懂就問,考政治為什么會有暗物質的題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質量不夠,暗物質湊
六,還壓上韻了。
暗物質其實未必存在,它只是現有理論適應范圍的問題。就類似于以前的以太概念。說白了只是科學家給相對論打的補丁而已。
不多說了,我就一句話,川神牛逼
如意料之中的那樣,惰性中微子的發現,成為了今年物理學界最亮眼的研究成果。
網友們的議論暫且不說,另一邊,在arxiv等預印本網站上,與惰性中微子和暗物質相關的理論、論文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數量之龐大,簡直可以說極其罕見。
有物理學家猜測和補足惰性中微子未被發現的性質的;也有物理學家猜測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之間的關系的
無數的物理學家們,不僅僅是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物理教授甚至是物理界的大拿紛紛出手將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上傳到arxiv預印本網站上。
畢竟對于物理界來說,有一條默認的規則是“那些著名的獎項,比如諾貝爾獎,比如沃爾夫物理獎等等,并不會頒發給某一顆粒子或者現象的發現者。而是會發給提出者。”
就如1213年的時候,發現了希格斯粒子,但諾貝爾獎并未頒發給,而是頒發給了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與弗朗索瓦恩格勒一樣。
哪怕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時間是上個世紀六十年。
所以即便是惰性中微子是徐川發現的,他因此獲得諾獎的概率也不是百分百的。因為惰性中微子不是他提出來的,而是米國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
當然,因惰性中微子的發現,徐川獲得諾獎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沒有。
這是因為在過去,盡管米國的科學家提出了惰性中微子這個概念,卻并沒有對其做詳細的數據預測。
因為做不到。
畢竟要對無法觀測,不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做預測,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而這次,相關的數據卻是他完善的。
所以如果后續他能繼續完善惰性中微子的信息的話,還是有機會再拿一枚諾獎的。
只不過對于徐川來說,諾貝爾獎對他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不說前世,光是這輩子他做出來的物理成果,就有好幾項諾獎級的。
當然,對他來說吸引力不算大的諾獎,對于其他物理學家的吸引力簡直是正無窮。
更何況,惰性中微子可是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它是一棟全新物理大廈的基礎,未來何止遠大光明,完全可以是新世界。
因此在惰性中微子發現后,無數的物理學家紛紛開始完善惰性中微子的性質,紛紛開始推測暗物質的性質,然后進行押寶。
畢竟萬物皆有可能,萬一自己押對了呢,幾十年后說不定就能拿到諾貝爾獎名留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