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要的會議,要說牽頭領導,星海研究院還是有些牽強的。
所以最終落實下來后,舉辦地點放到京城大會堂中進行。
而負責這次會議的,更是組織+外交兩個部門聯合起來進行協調工作。
畢竟這次到來的嘉賓中,除了學者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各國高級領導。
光是為這次參加會議的嘉賓準備的酒店,就足足有六個。
而為了確保會議期間的交通通暢,在開會期間之內,前往大會堂的一些主要道路,都進行交通管制。
之所以如此重視這場會議,自然是因為月面生物圈工程背后所展現出來的廣闊前景,以及重要政治意義了。
它代表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圈實驗,更代表著人類走向深空的跳板。
毫不夸張的說,如果華國能促成全世界加入月面生物圈工程,那么在未來的太空開發時代,他們也能夠先人一步占據先機,引導整個時代的發展。
國際月面生物圈工程研討會是三天后,這一次徐川之所以提前過來,除了開會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帶著徐曉,從金陵趕到京城,入住了熟悉的北海酒店后,徐曉這丫頭就嚷嚷了起來。
“老哥,我們什么時候去北航那邊啊。”
徐川看了她一眼,有點無奈道:“急什么,有的是時間,今天都這個點了,明天再去也不遲。”
這次之所以提前三天過來,就是為了順帶幫助徐曉這丫頭牽扯北航大學的線。
或許聽名字可能會有人感覺到奇怪,北航什么時候和徐曉研究的虛擬現實技術扯上關系了,就算是要找研究,不應該去她的母校水木大學么。
畢竟水木大學的腦機接口技術在國內才是no1。
而北航大學在生物學科根本就排不上號,在國內連前十五都沒進。
不過北航雖然生物專業不行,但它有一項在國內排名第一的學科。
不是航天,也不是航空,而是機器人學科!
沒錯,在機器人學科領域,北航在國內排名第一。
而徐曉研究的虛擬現實技術起點是‘人機交互技術’和‘生物電極芯片’。
這兩塊,都離不開機器人技術。
尤其是在初步的接手neuralk腦機接口公司后,徐曉準備從‘人機交互技術’開始入手研究。
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生物電極芯片’來實現機器臂的控制。
這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領域之一,更多的偏向生物醫藥領域,也是為那些殘疾人士謀劃福音的研究。
這丫頭雖然平常的時候看起來鬼靈精怪,調皮搗蛋了一點,不過在這些研究上,徐川肯定是支持的。
如果真的能做到通過‘生物電極芯片’來控制機器臂或者機械腿什么的,對于全國,乃至全世界無數殘障人士來說,絕對是福音。
所以他才選擇幫助這個妹妹一把,帶著她一起去北航那邊,看看能不能聯合北航在這個領域一起研究一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