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新聞的新聞報道節選了斯坦福大學布雷迪·梅爾的部分言論,并通過藝術語言進行媒體加工。
在報道中,他們認為星海研究院在僅僅進行了一次無人探測火星的前提下,就急匆匆的上馬載人登火是一種‘搶時間’的冒險行為。
將這次載人登火的行動,規劃到了為了爭奪第一次載人登火的榮譽而不顧宇航員的生命安全的范疇,并對此進行了批判。
與此同時,報告中還引用了米國第一次探月的阿波羅計劃,前后進行了近十次無人探月與準備工作,最大程度確保了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宇航員的安全。
而瀚海號航天飛機載人登火的行動,風險極大,有可能會在茫茫宇宙中葬送六位宇航員的生命。
不得不說,這種經過了藝術加工的新聞報道,一經傳遞回國,在有心人的鋪墊下很快就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前一秒國人都還在為載人登火搶在米國佬之前而高興開心,后一秒就在為上天執行任務的六位宇航員擔憂了起來。
【mmp!米國佬的心思可真是歹毒!咱們家的航天飛機才前往火星執行載人登火計劃,他們就詛咒我們失敗!】
【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笑死!】
【人家這也算是好心提醒吧?說得并沒有什么問題,我覺得在載人登火前的確應該執行更多的無人探火行動,確保宇航員安全才行。】
【咋,你比航天專家院士還要懂?比川神還牛逼?你行你怎么不上?】
【他哪有資格上啊,笑垃!也就在網上跪舔它米爹了。】
【話說回來,拋開米國佬的不懷好意,站在宇航員的安全角度來考慮,一次無人探火行動的確不太夠啊,多來兩次再進行載人登火也可以啊。】
【要說安全,之前它爹載人重返月球失敗,還是我們去救援的忘的可真快,就現在的老米,有啥資格在航天領域和我們指指點點的?】
【.】
相關的話題很快被頂上了熱搜。
也得虧這會徐川正在常華祥院士的辦公室中看著扶搖號探測火星的數據,玩不了手機,刷不了圍脖,否則肯定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失敗?
怎么可能!
就空天引擎+小型聚變堆的組合,就意味著他們有絕對的能力在太陽系內遨游幾乎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能源儲備+物資儲備+緊急時刻的太陽能板應急等方案在每一架航天飛機上都有。
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執行任務的瀚海號出現了什么意外的情況,也還有另一架備用的一代機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前幾個月探測火星的扶搖號航天飛機現在還停留在火星軌道上沒有返回呢。
再加上如果有需要,他們還可以隨時調動超過一只手數量的航天飛機進行各種救援。
怎么都不可能去拿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有線電視新聞的新聞報道簡直就是個笑話。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