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
“徐川、愛德華·威騰、皮埃爾·德利涅三位教授!”
當名單宣布的那一刻,震耳欲聾的掌聲如潮水般響徹了整個會場。
正如安德斯·伊爾巴克教授所言,強電理論在數學上的統一,不僅僅是對標準模型的完善,更將整個人類文明引領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坐在臺下,羅杰·彭羅斯看著舞臺上的獲獎者,一邊鼓著掌一邊感慨著說道:“沒想到威騰居然以這樣的方式拿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諾獎勛章。”
不得不說,在物理學界,若要說對諾貝爾物理學獎執念最深的,那毫無疑問是愛德華·威騰了。
他對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渴望,幾乎整個物理學界的學者都清楚。
但遺憾的是,諾獎評委會不可能將物理學獎頒發給一套目前無法通過實驗證實的超前理論。
哪怕是這項理論在數學上邏輯正確,沒有漏洞,也不可能。
畢竟因為無論是弦理論還是他完善的m理論目前都是未經證實的理論。
一旁,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感慨著說道:“他收了個好學生啊。”
盡管并不是因為他的m理論而拿到的,但諾菲雙獎,威騰的執念在這一刻已經完成了。
不過他對那位年輕的學者更感興趣,這次特意從德國趕過來參加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也是想和他聊聊一些天文物理領域的問題。
尤其是關于虛空場·暗物質理論中對大質量天體,比如河系中心黑洞的形成原因解釋,以及徐-韋爾·貝里定理對精確計算遙遠天體各種參數的手段,都是他前來拜訪的重要原因。
畢竟他獲得諾獎的主要原因,便是因為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致密天體,也就是銀心中心的半人馬座a,成功為黑洞的存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作為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提出的假設)提供了證據。
而最近他在研究黑洞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可能和那位徐川教授提出來的虛空場·暗物質理論中的某一段落有關聯。
更關鍵的是,如果是按照虛空場·暗物質理論中的描述,這種由黑洞產生的奇特現象可能與時空的曲折波動,以及暗物質或暗能量的出現有關系。
如果能夠得到證實的話,毫無疑問,這是自暗物質粒子在crhpc機構中確認后首次發現的與其相關的宇宙現象。
所以他才迫不及待的向瑞典皇家科學院要了一張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邀請函,希望能夠和徐川見一面,聊一聊。
雷動般的掌聲中,徐川站起了身,看了眼身邊威騰和德利涅兩位導師,三人對視了一眼,臉上都帶上了笑容,同步朝著舞臺中央走去。
在一雙雙視線的注視下,也在來自世界各地媒體新聞人的鏡頭的注視下,瑞典皇室的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從紅色的托盤中取下了那一枚金燦燦閃閃發光的獎牌,戴在了三人的脖子上。
撫摸著胸前的獎章,威騰臉上中露出了滿足和感慨的神色。
如果要說含金量,諾貝爾獎,至少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這是學術界,也是全世界,對于一名學者的最大褒獎。
除了那九百萬克朗的獎金外,諾獎附帶的影響力,更是其他獎項無法比擬的。
在這方面,即便是數學界含金量最高的菲爾茲獎也難以與之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