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有媒體找到了鄧肯·霍爾丹教授進行采訪,了解虛空場論與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技術。
就連各國政府都在尋找相關領域的專家院士進行詢問了解,是否真的有可能通過《虛空場論》提出的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來完成超光速航行。
畢竟...這可是那位徐川徐教授所研究的技術,他的歷史戰績實在是太過于輝煌傳奇了。
包括華國,居住在長安街北海小島上的那位老人,也在得知消息后找到了正在火星地球化工程那邊忙碌的平國棟,想要通過他問問徐川,這才得知后者早就離開了京城,返回金陵那邊去了,而且目前應該正在閉關研究。
聽到這個回復,老人也暫時放棄了聯系徐川的想法,只是通知了一下什么時候徐川出來了告訴他一聲。
事實上,因為徐川刊登在《探索·總刊》上的論文,幾乎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失眠了。
不僅僅是因為《虛空場論》,更是因為涉及到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關鍵數學部分缺失。
這不禁讓不少人心癢癢的同時,也試圖自行補全這缺少的關鍵部分。
畢竟這可是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核心公式!
......
crhpc機構的總部大樓中,某間墻壁上掛滿了白板的辦公室里。
面對著其中一張幾乎寫滿的白板,手中拿著記號筆的陳杲教授沉思了許久,忽然打破了沉默開口說道。
“量子力學!”
站在他的身旁,另外幾名crhpc機構的研究員同時看了過來,來自日耳曼的埃克哈德·科夫曼教授好奇的問道。
“怎么了?”
《虛空場論》已經公開幾天了,整個物理學界的目光幾乎都在這篇宏偉的論文上。
而針對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關鍵缺失部分的數學研究工作也有不少人在進行嘗試。
畢竟這可是那位徐教授都暫時沒有完成的工作,如果他們能夠搶先琢磨出來一點什么來,那絕對是青史留名的榮耀!
事實上,不僅僅是他們在研究這缺失的數學部分,其他人也在研究。
甚至可以說就在crhpc機構的總部大樓中,都有超過兩位數的團隊在研究著虛空場論,研究著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
他們三人也不例外,臨時組成了一個小團隊,共同對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關鍵缺失部分進行研究工作。
陳杲教授是華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crhpc機構的正式研究員,在復微分幾何與物理交叉有著深入的研究,曾解決過霍金“引力瞬子”難題,26歲時被中南大學特聘為正教授,是他們一行人中數學能力最好的學者。
當然,另外兩人也不差。
他自己是來自日耳曼普朗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師從凝聚態巨頭j.c.séadavis教授。
而另外一人則是來自魔都大學物院的正教授,此前是機構的正式研究員,在理論物理領域也有著及其深入的研究。
毫不夸張的說,三人都是物理學界中青年一代的頂尖學者。
當然,能夠對虛空場論展開研究的學者,自身的能力也不會弱到哪里去。
對面,站在白板前的陳杲盯著黑板上的算式思忖了一會,將腦海中浮現的思路梳理成了簡單易懂的理論后,開口說道。
“按照徐院士的理論,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質量天體本身的時空曲率,通過共振機制激發局部時空結構的臨界相變,實現可控的類蟲洞通道或曲速泡。”
“而超光速航行技術實現的核心是曲率共振腔構建與臨界點激發狀態。那么我們最先應該做的是針對曲率共振腔構建能夠引起大質量天體共振的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