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
這已經是這艘龐大的空天母艦最后一個需要組裝的大型零部件了。
只要接下來完成冷焊和保護裝甲的覆蓋,那么它便已然成型,可以展開后續的航行測試了。
對于華國,乃至對于整個人類文明而言,這不僅僅是造一艘船,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軌道重工業體系。
這套體系是人類真正走出地球搖籃,邁向太陽系的基石。
它意味著人類文明從“行星文明”向“星際文明”的蛻變正式開始。
......
在巡天號·空天母艦逐步完成最后的模塊組裝工作時,另一邊。
地球的近地軌道上,一架并不起眼的二代航天飛機正安靜的航行在深邃的太空中,繞著這艘龐大的母艦飛行著。
透過居住室的舷窗,徐川眺望著不遠處地球軌道上的宛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銀色巨龍的空天母艦,眼神中帶著一絲饒有興趣的神色。
巡天號·空天母艦的修建他是知道的,不過這還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這艘空天母艦的存在。
畢竟他并不會閑著沒事就坐航天飛機來太空,而從下蜀航天基地那邊看過的概念設計圖并不能真正意義上體現出這艘空天母艦的宏偉。
不得不說,即便是他,也被這一龐大的工程所震撼驚艷到了。
那龐大的母艦本體,那如同蜂群般的無人智能單元,那巡航在附近的空天戰艦與空間站,共同組成了繁華的‘星際工程’。
站在徐川的身旁,鄭海的的目光眺望著不遠處的巡天母艦,緩緩掃過那尚未完全封閉的艦體內部。
“真是難以想象,十年前,我們連月球都沒有去過。十年后,這樣一艘龐大的空天母艦都快完成建造了。”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鄭海輕聲的感慨了一句。
透過那層層防護甲板,他仿佛能看到未來那里將布滿居住區、指揮中心、武器陣列和能源核心。
未來有一天,乘坐它的艦員在其中穿梭,引擎啟動時整艘巨艦傳來的輕微震動,以及它最終掙脫“搖籃”的束縛,駛向更深遠宇宙的那一天。
一旁,徐川笑著開口道:“如果再等十年,說不定我們的足跡已經抵達冥王星甚至是更遙遠的太陽系邊疆了。”
事實上,說十年之后人類的足跡抵達冥王星都可能是謙虛的說法。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用一句科技大爆炸來形容都不為過。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突破帶給了人類無盡的能源,而航天技術的發展又賦予了一切無限的可能。
巡天號·空天母艦的出現,足夠承載超過兩千人用一整年乃至數年的時間來完成前往冥王星乃至更遙遠的太陽系邊疆的可能性。
就如同航空母艦在地球的海洋中遨游一樣,它也能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夢想在太陽系中遨游。
甚至,如果是不計代價的話。
這樣的空天母艦,如果組成一支艦隊的話,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格遠航太陽系之外,前往其他的星系了。
盡管那可能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
但幾十艘空天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的確有這樣的資格。
尤其是在月面生物圈工程已經得到了驗證的情況,自循環的生態系統理論上來說足夠支持艦隊在離開太陽系前補充最后一批物質后巡航到距離最近的比鄰星系了。
當然,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枯燥航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如果真要遠征比鄰星系的話,最好還是將休眠技術點出來。
這樣既能減輕生態系統的壓力和降低對各種生存物資的需求補給,也能夠讓乘員度過幾十年的無聊時間。
或者,等虛擬現實技術更成熟后,應用到遠征艦隊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