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麟點了點頭,繼續聽張銳解釋到第三點。
“這種材料還同時具備微觀自我修復的能力,其在承受巨大沖擊后,裝甲材料在納米尺度會受到損傷,但得益于其特殊的量子疊加基底,在能量沖擊間隙或通過主動供能,材料結構可以在量子層面上進行自組織修復,修補微裂縫和晶格缺陷,維持其完整性。”
“雖然無法修復大型結構性破壞,但足以應對常規戰斗損耗。”
陳麟看著眼前這夢幻般的造物,眉頭卻皺了起來:“張技術員,特性確實驚人。”
“但如此龐大復雜的結構,能量供給、控制系統、制造所需的超稀有元素……這些成本恐怕是個天文數字吧?覆蓋一個空間站?這簡直是……”
他斟酌了一下用詞,“……難以想象的奢靡。”
張銳聞言卻露出了神秘的微笑,他推了推眼鏡,鏡片上反射著實驗室的藍光:“陳會長,您說得沒錯。”
“如果按照傳統方式生產,這確實是連紅龍協會都難以承擔的奢侈品。”
他走向控制臺,調出一組全新的數據:“但我們在火星極地發現了特殊的超導體礦脈,配合量子精煉技術,可以將生產成本降低87%,更重要的是——”
全息影像切換,顯示出太空中漂浮的無數銀色微粒。
“這是……”陳麟瞇起眼睛。
“‘星塵’的終極形態。”張銳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發顫,“我們開發出了分子級自組裝技術。”
“只需要在軌道上播撒基礎納米單元,它們就能像蜜蜂筑巢一樣,自動構建出完整的防護層。”
實驗室突然響起警報,一個機械女聲提示:“注意,b-7區壓力異常。”
張銳臉色一變:“抱歉,我得去處理一下,是新型號的自組裝單元測試……”
陳麟抬手示意他自便,目光卻始終鎖定在全息影像上那些閃爍的銀點。
當張銳匆匆離開后,他轉向趙秘書長:“查一下火星極地礦脈的開采權在誰手里。”
趙秘書長快速操作數據板:“登記在‘新星材料’名下,但……”、
他停頓了一下,“地質勘探報告是由陳筱博士的生態考察隊提供的。”
陳麟沉默了一會,旋即直接朝著燭龍出聲詢問:“燭龍,分析一下張銳所說的這些項目的可行性。”
陳麟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控制臺,金屬與玻璃的碰撞聲在安靜的實驗室里格外清脆。
“燭龍,既然有分子級自組裝技術,為什么不用維度構筑器直接打印成品?那樣不是更高效嗎?”
燭龍的投影在空氣中凝結,銀發少女的眼中流淌著數據流:“維度構筑器存在雙重極限約束。根據量子不確定性原理,其打印上限為1.2公里直徑的單一結構,下限為50納米精度。”
她調出一組對比圖表,“而'星塵'的納米單元僅3.7納米,自組裝網絡覆蓋范圍可達數百公里。”
陳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所以張銳選擇了一條中間路線……有意思。”
他的目光掃過實驗室里那些閃爍的銀色微粒,“這么精密的系統,容錯率是多少?”
“理論容錯率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