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的命題還真沒聽易飛說過。
他也想知道這個傳奇少年的大局觀如何。
易飛想了想說道:“這個我可說不好,麗飛公司還得靠鄭韻、冷穎珊他們管著呢,如果換成我,肯定沒有她們管得好。”
于朝陽說道:“沒人讓你去管,你只需說說想法就行。”
易飛就是這樣的人。
他有很多想法,然后實施,找人去管理,他當甩手掌柜的。
就像就西陽他搞的那個養鴨子。
確定后就沒再問過。
張桂英打交道最多的是鄭韻和李文朝。
不知道的,還以為老板是張桂英呢。
現在就缺有可行方案想法的人,天馬行空的人多了,那玩意聽聽就行。
趙秋城說道:“易飛,于副府長既然問了,你就說說你的想法,你放心,于副府長和唐副府長都是有經驗有能力的人,你的想法最多給他們一個思路,不會出任何問題。”
易飛便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無外乎根據自己前世一些記憶,將一些地形、氣候與西陽相似的發達地區的經驗給講了出來。
“你的意思是一個地區集中發展一類產品?”
于朝陽說道:“百花齊放不是更好?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這符合大部分人的想法。
就像現在的每個城市都有紡織廠、食品廠一樣。
當然也和如今的運輸不太暢通有關。
“我也不好說,集中發展某一產業,可以提高競爭力,產業鏈趨與完整,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易飛也不知道如何表述,他想舉些例子。
可這些例子牽涉的企業要么剛剛起步,要么還不存在。
關云濤說道:“我覺得易飛說得很有道理,易飛,你說的要在臨東打造一個紡織工業城,是否就是個道理?”
易飛點點頭,說道:“是這個意思,苗記紡織進軍臨東,正是打造紡織工業城的一個契機,苗記的產品本就比較齊全,除了建廠還要投資批發中心、物流中心,市府只需在招商引資方面稍加引導、宣傳,服裝、家居類紡織品、工業類紡織的工廠便會雨后春筍般的成立,人們只要使用此類產品就會想起東江臨東。”
如果不是苗記,他沒有想過在紡織工業上下大功夫。
青江紡織廠即使歸了麗飛,也沒準備大力發展。
他對紡織業一竅不通,真要去做還不如趙總。
當然服裝也算紡織業。
苗記回來了,那就不一樣了。
甭管咋說,自己身上流的也是苗家的血液。
不過,他對紡織品實在不熟悉。
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布局,把臨東打造成以苗記為龍頭的紡織工業城。
憑著苗記在紡織工業中的經驗,將來定會在華夏、乃至全世界紡織工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趙秋城說道:“易飛,你剛才說什么物流中心?”
聽著像是運輸中心的意思,只是他不肯定。
易飛說道:“就是運輸中心的意思,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的概念現在還沒有普及。
趙秋城都不太清楚。
苗氏兄妹卻是知道的。
苗仲遠說道:“只要市府支持,苗記愿意與市府一道把臨東發展成紡織之都。”
易飛的說法并不稀奇。
國外也有不少這個之城,那個之都的。
正是這種理念。
但是,從他和妹妹相認到現在苗記確定和青江紡織廠合資,也不過才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
他能想到這一點,而且準備實施實在是難能可貴。
他才十六歲。
苗仲遠暗嘆,易飛如果承認自己是苗家人多好。
想想自己那個國外名牌大學畢業的金融學博士的兒子,就想痛打他一頓。
苗仲遠決定,這次回去,就把那逆子送到臨東來。
也讓他看看,他屁的金融博士。
關云濤相當激動。
打造紡織工業城這兩天他聽易飛說過多次。
他以為易飛只是盯著臨東紡織一廠,畢竟那里原來是苗家的產業。
沒想到,易飛想的遠遠不止這些。
試想一下。
未來臨東郊東區有幾十家甚至幾百家各種紡織品工廠,加上大型的紡織品批發市場,還有易飛說的那個物流中心,全東江乃至全華夏的紡織品經銷商都來臨東定貨,那是什么場面。
紡織之都!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