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很贊成媽媽的提議。
基金會可以找人專門管理。
把自己從一些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也不用擔心基金會變質。
幾大集團也不可能靠基金會直接謀取利益。
不會像有些基金會喪失了公信力。
易飛說道:“好啊,我贊成媽媽的這個提議,財富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個人這一生才能花多少錢?真拿幾千萬擺在面前,不揮霍,不投資,還真不知道拿來買什么。”
這個時候。
國內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意識剛剛萌芽,個人基金會初現雛形。
但大部分都是官辦的,私人基金會還寥寥無幾。
無論是蘇炳海、趙強運還是易飛對個人基金會的運作都一知半解。
也缺乏制度上的支持。
苗惠昕倒是對個人基金會頗有了解。
幾個就這一議題探討了一番。
畢竟不是馬上要成立,也沒有拿出具體的章程。
中午。
成文芳讓省府食堂送來幾個菜,大家在家里簡單吃點。
吃飯期間。
蘇炳海又向易飛詢問了麗飛公司的具體規劃。
麗飛公司現在就像脫韁的野馬,四處飛奔,規劃趕不上變化。
年前,他也是在趙強運的家里見過易飛一面。
易飛也談過麗飛公司近期的規劃,可才過兩個多月,境況完全不同了。
一下子冒出來六個集團公司。
這六個公司都和易飛有直接間接的關系。
而且聽易飛的口氣,這還不是麗飛公司的全部。
秋城的運輸公司也將歸麗飛公司。
苗惠昕要送他幾十輛大中型貨車,甚至還有十輛冷藏車。
易飛說要成立麗飛物流公司。
蘇炳海對物流公司不清楚,但很感興趣。
運輸公司也好,物流公司也罷,反正都是運送物質,將物質流運起來。
這對地方經濟都是重大的事。
運輸問題制約了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
需要的原料運不進來,生產的物資運不出去。
他對易飛提出的麗飛公司物流先省內,再國內的發展觀點非常支持。
蘇炳海說道:“易飛,你要搞什么物流,以省城為中心不是更好?”
畢竟省城和其它各地級市交通更為方便些。
以省城為中心,向其它地區輻射,效果應該更好些。
畢竟省城是整個行省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心。
易飛笑道:“因為我是臨東人。”
他的最終目標是將麗飛物流中心發展到麗飛快遞。
是要在全國布下網點的。
總部設在臨東和設在省城沒多大區別。
真要不選擇臨東的話,他寧可選擇在深市、海城或帝都。
麗飛及其它幾個集團的廠子大部分都在臨東市,自然得想辦法把臨東發展成商貿中心。
商業發達了。
也有利于麗飛公司的發展。
易飛的打算是在臨東先后建立蔬菜瓜果批發中心、服裝批發中心、建材批發中心、紡織品批發中心等等。
當然,做這些要得到市府的支持。
他相信,關副府長絕不會拖后腿的。
只是這些,他現在還不便于在兩位總督面前講。
畢竟還沒有做這些事。
蘇炳海笑道:“我在臨東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也算是大半個臨東人,你有此想法,可是說是臨東之福。”
真要說到歸屬感。
他最覺得自己是臨東人,因為臨東是他人生的起點。
他在臨東經歷過酸甜苦辣。
易飛能幫助臨東發展起來,也是他樂于見到的。
當然,目前麗飛物流中心還不算正規的物流中心,哪怕苗惠昕答應他的貨車全部到位,充其量只是一個運輸公司。
近兩年最主要的作用是便于麗飛公司的產品運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