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五六百兩銀子轉眼沒了,這,還只是見面禮。
大家對銀子都不推遲,這個時代官場潛規則就是送銀子,若是不送才是咄咄怪事。
收了銀子,酒樓上氣氛緩和了很多,眾人看劉招孫也更順眼了。
今天這次官場飲宴,本是康應乾提前數日預定的,單是定金就花了二十兩。
宴席一共花費了劉招孫五十兩銀子,還不包含請戲子唱曲的開銷,加起來估計要超過百兩。
康應乾本以為袁應泰是好打發的主,請他們吃頓飯,送幾千兩銀子便能拉攏關系。
沒想到這袁應泰剛來沈陽,就給自己一個下馬威,看樣子不是幾千兩銀子能打發的。
康應乾那日在南門被袁經略訓斥一頓,灰頭土臉,很沒面子。
不過康應乾畢竟是官場老手,今天在宴席上立即又換成一副諂笑模樣。
跑前跑后給經略大人斟酒添菜,時而貼著袁應泰耳朵低語,兩人邊說邊笑,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此人是新任經略的心腹。
渾河岸邊寒風凜冽,屋內卻是暖意洋洋。
雅間四角升起了炭火,在火炭噼里啪啦燃燒聲中,每人面前擺起一個小桌。
有點像后世的自助餐。
當然,小桌上的菜肴要比自助餐精致的多。
每人面前的菜肴都是獨一無二。
劉招孫粗略看了眼,有
花炊鵪子、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
還有些干果蜜餞。
剩下的菜,他就不認識了。
劉招孫搖頭嘆息,他前世也算有些見識,卻沒想到明代飲食可以這樣精致。
“特么郭靖請黃蓉吃的那頓,也沒見這么豐盛啊。”
想到戰兵的軍餉又被花去一筆,劉招孫不由感覺心痛。
兩個嬌嫩欲滴的戲子唱起了弋陽腔昆曲,好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劉招孫前世在蘇杭游玩時聽過昆曲,多少了解一點。
他頗為詫異,沒想到在遼東也能聽到昆曲,估計很貴吧。
望著桌子上的山珍海味,想到城內難民無家可歸,開原戰兵還在北門甕城喝西北風,不由搖頭低聲嘆息。
這些天,康應乾大把大把花銀子,一點也不在意劉招孫是否心疼,他湊到袁應泰身前,低聲問道
“袁經略,這七星樓可是沈陽最有名的酒樓,今日做菜的廚子也是陜西人,不知還合大人口味不”
出身陜地的袁應泰抿了口鴨舌羹,眉頭微皺,像美食評論家那樣,將筷子輕輕放下,評論道
“淡了些,比起京師六芳齋,是差了些火候。”
劉招孫冷冷望著袁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