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張溥從身上掏出封奏疏,大聲奏道
“陛下,錢大學士所言,實乃誤國誤民陛下請看。”
“這是臣在蘇州的友人,昨日寄回的邸報,一篇墓志銘,詳細記錄了蘇州民變的過程。”
劉堪有些不悅,揮手對方喜寧道“拿來,朕看看。”
二月底發生在蘇州的吳民暴動,給新政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后來統計人員傷亡,百姓傷亡近千,派往蘇州的督查,竟有十人遇害。后來朝廷調撥南直隸第一兵團三千人馬,才將民變鎮壓。
經此一事,南京方面與蘇州府達成妥協,清丈畝和商稅改革,在蘇州府,被暫時延后
“太倉不可縱容,否則又是蘇州那般,臣雖是江南子弟,為了大齊,臣也要說一聲,南人不可信”
墓志銘詳細記述了蘇州“百姓”是如何與官員發生沖突,以及七名義士,為了反對苛政新法,英勇赴死的過程。
劉堪讀完,臉色鐵青。
“豈有此理黑白顛倒,混賬這是誰寫的”
張溥小聲道“回陛下,是一個叫錢蒲的蘇州生員。”
錢謙益接過邸報,逐字逐句讀完,翻譯為白話文如下。
墓中的七個人,就是當初為對抗奸人苛政,激于義憤而死的。
到了現在,本郡有聲望的士大夫們向有關朝廷請求,請求隆重安葬他們;并且在他們的墓門之前豎立碑石,來表彰他們的事跡。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這七個人的死,距離現在建墓安葬,時間不過十一個月罷了。在這十一個月當中,大凡富貴人家的子弟,意氣豪放、志得意滿的人,他們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太多了;何況鄉間沒有聲名的人呢唯獨這七個人聲名光榮顯耀,這是為什么呢
我還記得當時,督查鄭御史狐假虎威,矯詔恐嚇百姓,鄭志東,被彈劾貪污百萬銀兩,于蘇州變亂中殉國下令蘇州織造局停止織布,命令鈔關停止收稅,命令縉紳織工湊集三百萬兩白銀,作為罰金。
那天,蘇州哭聲震天動地,穿著黑色制服的差役們舉著火銃上前,怒斥道
“你們侵吞國家賦稅百余年,如今為何還不交錢”
大家再也不能忍受,于是將差役打倒在地,亂棍打死。
當時以大中丞職銜作蘇州府巡撫王德華是鄭御史的黨羽,敲詐蘇州百姓,就是由王主使的;
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
這位大中丞藏在廁所里才得以逃脫。
不久,他調來第一兵團戰兵,以蘇州人民發動暴亂的罪名向朝廷請示,追究這件事,殺了七個人
顏韋佩、楊如捻、牛杰、沉沉、周武元,金龍晨,卜海文。
就是現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這七個人。
七人臨刑的時候,神情康慨自若,大笑飲酒,呼喊著中丞的名字罵他,談笑而死。
砍下的頭放在城頭上,臉色一點也沒改變。
蘇州茶商唐振剛,也是一名義士,他拿出了三百兩銀子,為七人收殮合葬。
唉當鄭御史為禍的時候,能為威武不屈的,大齊之大,又能有幾個人呢
但這七人生于民間,從來沒受過詩書的教誨,其中還有兩個是殘疾人,卻能被大義所激勵,蹈死不顧,又是什么緣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