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三年,朝廷宣布,正式停止海運。
總結分析,反對海運的幾個理由,不是不合祖制、就是海運技術不過關、海運船只缺乏、海運風險太大、海運制度不成熟等。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胡說八道。
真正阻擋施行海運的,只有兩點原因
一是復雜的各方利益博弈;和登州、薊州等幾個海港城市相比,大運河經過的各大城市,其代言人在朝野無疑具備更大的話語權。海運爭不過漕運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海運的不可控性。明朝前期,張士誠、方國珍余部經常襲擾沿海地區,明中期沿海倭患嚴重,出于控制沿海百姓,加強統治等方面考慮,朝廷根本不可能支持大規模海運。
群臣都不說話。
全面廢除漕運,實在太過大膽。
劉招孫揮揮手,大內總管捧出份賬冊。
那是孫傳庭做首輔時,辛苦整理的前明國庫收入。
「諸位知道前明是怎么滅的嗎」
太上皇突然拋出這個問題,眾人一陣茫然。
難道不是被太上皇您滅掉了嗎
「這里有筆賬,讓東方公公給你們算算,」
東方祝連忙翻開賬本。
「前明稅收,多來自土地稅,國家每年收入不足3000萬兩。這3000萬還不是全上繳國庫,其中12
為您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快更新,
第638章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免費閱讀,
,
00萬被各州府縣截留,800萬供應九邊軍隊,最后,剩下的1000萬兩,經過漕運輸送,抵達北京,有620萬兩。」注釋1
劉招孫打斷道
「當然,這只是賬面上的,實際遠遠低于620萬。」
太上皇將賬簿摔在桌子上。
「各地水旱災害頻發,又是打韃子,又是打流賊,就靠著這幾百萬兩,他朱由檢把自己賣了也不夠」
「大齊不養蛀蟲」
「什么百萬漕工衣食所系。離開運河,這些人就要餓死了」
劉招孫拍案而起「水手、纖夫,沿河搬運工、青皮打行牙行,皆為游民。廢除漕運,將他們召入新軍當然,不是全都要。那些頑劣之徒,全部遷徙北方,去遼東墾殖。」
「運河不過只是讓幾座城市商貿興起,一時繁榮,肥了群漕務官員,什么漕幫請幫,于國家又有何益百姓從中受益遠小于付出的代價,偌大一個帝國,最后局限在這條運河中,個個如井底之蛙,把國家的命運交給小小運河,讓兆億百姓閉目塞聽,不知遠洋之事,如盲人瞎馬,夜半臨池,豈不悲哉」
注
1、千帆競渡清代漕運的河海轉型研究劉璐
為您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快更新,
第638章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免費閱讀,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