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人口中的上古邪神遲遲沒有出現,一切風平浪靜,完全不見末日圖景。
直到臘月初八日。
佐賀城軍民為太上皇慶祝四十五歲壽辰之際,位于本州島中南部,東距江戶一百六十里,跨越靜岡與山梨之間的富士山突然爆發。
山頂冒出沖天濃煙,山體微微顫動,如臨盆的女人,仿佛有什么東西即將破土而出。
位于南麓淺間神社的僧侶消失不見,一同消失的,還有三名登山祭拜的江戶武士。
淺間神社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據說是唐代高僧鑒真為鎮富士山邪神而修建,看來如今是鎮不住了
萬壽節過后,太上皇的行宮從佐賀城搬到了前移至門司藩,這里和本州中間只隔了道淺淺海峽,海峽對岸,就是當年簽訂牛關條約的牛關城。
廣德四年隆冬時節,戰爭的陰霾開始籠罩本州島。
本州通往四國、九州、北海道的航道,已經被齊軍徹底切斷,截止十二月初,德川家光和本州剩余幾位大名,事實上已經成為甕中之鱉。
鑒于登陸可能造成戰兵巨大傷亡,太上皇遲遲沒有下令發動進攻。
然而對倭寇的轟炸,卻一直沒有停歇。
每隔日,就有熱氣球飛躍關門海峽,飛臨長州藩上空,在上千米的高空,對著這個據說是倭國最強大的藩國,一頓狂轟濫炸。
熱氣球投下數以萬斤的宣傳單、燃燒彈,手雷以及帶有鼠疫病毒的尸體。
時值隆冬,天干物燥,長州藩藩城的建筑,多以木材為主。
爆炸造成的大火延綿不絕,倭人被燒死者,不計其數,城中存儲的糧食被焚毀,很多人染上了鼠疫。
照這樣的態勢,不等大軍登陸,長州藩就不戰自潰了。
對比窮途末路的倭寇,齊軍處境明顯要好很多。
大軍的后勤補給非常充足,防疫也堪稱完美。
在過去的小半年時間里,九州各藩超過八十萬人口被屠戮,十多萬人被發配到福建和庫頁島,帝國民政官們,從這些死去和被放逐的倭人手上掠奪得數百萬斤糧食,而九州境內所有田地,現在已淪為各兵團騎兵養馬地
叛將左良玉、海賊鄭森,被困在了四國島,處境相當不妙,兩人自救不暇,無力援助江戶。
左良玉開始主動和齊軍接洽,商談投降事宜,據說他手中握有前明皇帝的玉璽,他認為,這是議和的重要籌碼。
就連與太上皇有過殺父之仇的鄭森,也有歸降大齊之意。
劉招孫翻看著左良玉、鄭森投來的議和書,對歷史上吳三桂投靠清軍,有了更深刻理解。
可惜,太上皇對議和沒什么興趣。
既然大齊國策已定,將來大概率不會長期占據倭國,那么留下活口也就沒有什么意義,說不定還會阻撓太上皇成仙。
所以,無論是德川家光還是左良玉,他們的結局在太上皇東征時,便已經注定。
臘月初八日,萬壽節當天,長州藩再次遭受齊軍燃燒彈襲擊。
幕府將軍和幸存的大名們,面對齊軍降維打擊,毫無還手之力。
歷史上雄才偉略的帝王們,從唐太宗到武則天,都沒能滅掉倭國,至多也就在朝鮮半島和倭國板板手腕,至于幾百年后征服了大半個地球的忽必烈,兩次東征全部失敗。
太上皇和他們不同。
自詡為天照大神后裔的大和民族,在齊軍凌厲的攻勢面前,第一次體驗到了被滅族的恐懼。
「無欲則剛,朕無所求,所以朕無所而不能。」
后來,太上皇在總結復盤
東征戰爭時,是這樣向部下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