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稍稍淺睡后翻閱太原資料。
有牽招之前給的,這部分資料以匈奴信息為主;還有崔琰給的一部分。
崔琰更注重士林方面的影響力,所以向他舉薦了陽曲郭淮。
太原郭氏的大名不僅響徹當世,只是郭淮位于太原北部靠近雁門郡的地方。
黑熊沒去過那里,只是聽說是當年劉邦被圍、撤軍時經過的通道;之所以有名,好像是東西兩側都是高山峻嶺,而中間是一條非常寬闊的狹長平原通道。
因此漢軍撤退時擔憂遭遇匈奴的襲擊,通過這條通道后,全軍歡欣,就將通道稱之為欣口,也就是異體字忻口。
這里算是太原北端門戶,當年朔方各郡的屯戍軍隊、百姓撤回來時,就被安置在忻口周邊的陽曲,充當太原人的頭蓋骨。
呂布、張楊少年時期就跟隨家族、鄉黨遷移安置到了這里;牽招強迫征募的那一千人也來自這里。
這是一股游離于太原土著之外的勢力,雖然呂布、張楊敗亡后,這股勢力不是很強,但怎么也有自保的力量。
擋住了匈奴或太原大姓蠶食,也沒有被作亂的諸胡、盜匪擊破。
短期內他不想跟太原豪強、大姓有什么沖突、牽扯,經營好三輔,積蓄實力,那以后很多事情都會變的簡單起來。
放下太原的資料,他又拿起匈奴相關的各類資料。
三部王庭現在是虛胖,加起來約有兩萬兩千余落。
一個落,就是一個基本的游牧生活、生產單位,平均人口在二十左右,少一點的十幾個人。
再少的話,會不利于游牧、采集生活,也不利于自我保護。
只是現在這些部落擁有大量的新人口,匈奴本族成年人口不到十萬,扣掉老人、殘疾人和女人,本族能參與戰斗的青壯不足三萬。
其余人口是擄掠來的男女,這部分男女在十萬人以上。
這些人能在匈奴人手里求活,必然都是青壯年為主,或許有半大少年,但絕對不會有什么老人。
平時部落之間爭奪山頭、樹林、水源械斗時,這些人力都是可以動員的。
可面對漢軍發動的解救戰爭時,這部分人口反倒會成為匈奴人的累贅。
除了這兩部分人口外,余下就是龐大的孩童,最少三十萬。
這個數量還是黑熊做出的最低估算,游牧孩童有驚人的夭折率;不過匈奴王庭三部遷入太原、平陽后,快速適應農耕生活,生活方式也開始大幅度躍遷。
所以夭折率勉強可以接受,只要保證食物,在沒有大規模疾病折磨下,再過十年,王庭三部匈奴本族人口就能膨脹到二十萬,新多出來可都是黃金年齡。
落到匈奴手里的女人,只要能生孩子,就會持續不斷地生育孩子。
現在匈奴人又不需要給朝廷繳稅,所以人口恢復的效率太快了。
等劫掠的這一代十余萬男女衰老、消磨干凈,王庭三部也將浴火重生。
還有西河的匈奴,不提朔方四郡,光是西河郡、上郡,三百年前統計人口時,在籍人口一百三十萬。
到了八十年前再統計時,在籍人口只有不足五萬。
三百年前的西河人、上郡人,過的也是農耕、游牧并行的生活;當年能養活那么多人口,現在落在匈奴人手里,不說百萬人口,五十萬還是有的。
匈奴跟鮮卑不一樣,匈奴始終有一顆種田、發展農業的心。
這還沒算朔方四郡,匈奴與鮮卑拉扯占據的地區。
所以鮮卑、匈奴遠比黑熊印象中的要強。
而他的印象中,因自媒體的宣傳,就記住了漢以強亡的形象。
又拿許多朝廷的邊患來做比較,吹捧三國軍閥的強大。
可越是了解,越發現惡劣氣候的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