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安走進來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這一幕。
他臉上帶著一絲探究和不易察覺的笑意,目光銳利地掃過實驗室里這迥異于往常的景象:工位上明目張膽的網文閱讀器、白板上貼滿的小說段落與公式推導的混搭、還有空氣中那股混雜著咖啡因、臭氧和某種名為“狂熱靈感”的獨特氣息。
他的視線最終落在霍桑身上,以及他手中那本顯眼的打印稿。
“霍桑,”宋安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實驗室的背景噪音,讓周明下意識地藏了藏平板,艾米也暫停了有聲書,“看來,‘網文靈感庫’計劃…進展得相當…深入?”他特意在“深入”二字上加了點微妙的語氣,目光掃過那些熬夜奮戰的黑眼圈。
霍桑聞聲轉過身,看到宋安,非但沒有絲毫被抓到“不務正業”的窘迫,眼中反而爆發出灼熱的光彩,像是找到了最理想的分享對象。他大步迎上去,揚了揚手中的打印稿:“宋總!您來得正好!這簡直是…是一場認知革命!”
宋安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看著眼前這位首席科學家,幾個月前還對自己推薦的網文嗤之以鼻,如今卻像找到了新大陸的哥倫布。“哦?革命?看來成果斐然?上次你提到初步的算法優化有進展。
現在,關于你那個更大膽的設想——直接向‘深藍’智能體投喂這些網文,作為其學習和創造力的‘養料’,可行性評估如何了?”他直接切入主題,這也是他此行的核心目的。
霍桑沒有絲毫猶豫,斬釘截鐵地回答,聲音因激動而微微拔高:“不是可行!宋總,是極其必要且優勢巨大!這可能是我們突破現有ai創造力天花板的關鍵鑰匙!”
他快步走到中央控制臺前,手指在光屏上飛快操作。巨大的主屏幕亮起,分成數個區域。左側是“深藍”智能體基于傳統科學文獻和結構化數據生成的解決方案,嚴謹但略顯刻板;右側則是它“閱讀”了大量網文(尤其是《山海經生物工程》、《星際機甲:混沌引擎》、《水墨修真》等)后生成的方案草稿。
“看這里,”霍桑指著右側屏幕上一個結構異常復雜、卻又帶著奇異美感的分子模型,“這是陳薇團隊受《山海經生物工程》啟發,讓‘深藍’模擬生成的跨物種基因編輯初步構想。靈感直接來源于書中對‘燭龍’這種傳說生物‘視瞑晦明’能力的‘偽科學’解釋——通過調控特定光敏蛋白和神經信號通路的耦合。雖然細節需要大量實驗驗證,但這個思路本身,突破了傳統基因編輯的線性思維,引入了多維調控的概念!這完全是‘深藍’在吸收了網文那種非線性、強關聯的敘事邏輯后,自發進行的創造性聯想!傳統數據投喂,絕對催生不出這種‘瘋狂’的構想!”
宋安走近屏幕,仔細看著那繁復而充滿想象力的模型,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