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剛把京西的店關了,每團立刻把傭金調回6%,還說給我加推廣位……這是拿捏住我們了。”
只有少數硬氣的商家還在硬撐。南城一家連鎖面館的老板在群里發了段視頻:
每團的人正往他店門上貼“非合作商戶”的告示,他拿著手機懟過去:“你們這是脅迫!我已經錄下來了,大不了法庭見!”可底下的回復大多帶著同情和無奈:“老板有魄力,但我們小本生意,耗不起啊。”
“華東餐飲聯盟”的五百人微信群里,消息提示音像炒豆子般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凌晨三點,本該沉寂的群聊還在翻滾著焦慮的氣泡。
“蜀地小館”老板發了個煙頭熄滅的表情包:“剛算完賬,要是每團真調回20%傭金,我這月純利得少三萬。可京西那邊單量實在起不來,昨天就接了七單,都是薅羊毛的——滿減后比成本價還低,這不等于白送嗎?”
“滬上生煎王”緊跟著甩了張截圖,是他和京西區域經理的聊天記錄:“對方說這月給流量扶持,可扶持了半個月,店鋪曝光量還沒每團的零頭多。你們說,這是不是畫餅?”
群里沉默了片刻,“粵式燒臘坊”老板娘突然冒泡:“我冒險試了個招——每團保持上架,京西偷偷開著,把利潤高的燒鵝飯只掛在京西。結果今天每團經理直接帶著巡檢員上門,說系統監測到我‘私藏菜品’,警告再犯就取消優選商家資格。”后面跟了個欲哭無淚的表情。
“西北拉面張”發來段語音,背景里還能聽到拉面的摔打聲:“我在老家縣城開的分店,每團餓了吧加起來一天才50單,京西免傭后反而能接30單。但市區的總店不敢動啊,那邊每團一天200多單,動了就是自斷生路。這是逼著我搞‘一店兩制’?”
突然有人甩出張截圖,是“老字號餛飩鋪”的公告:“即日起暫停所有外賣平臺合作,僅支持到店自提與電話預訂。”底下瞬間炸開了鍋。
“瘋了?現在外賣占三成流水呢!”
“老板說受不了這夾板氣,與其被平臺拿捏,不如守著老主顧過日子。”
“我也想關,但房貸車貸壓著,哪敢賭啊……”
“連鎖餐飲操盤手老周”一直潛水,這時突然說話:“給你們看組數據——我旗下三家店,分別試了‘全投靠每團’‘全投靠京西’‘雙平臺并行’。結果是:全投靠每團的店流水降了15%(傭金雖低但流量被稀釋),全投靠京西的降了60%,雙平臺的被每團限流后降了40%。結論是,沒有贏家。”
這話像塊石頭扔進水里,群里安靜了兩分鐘。“湘味小炒劉”嘆口氣:“說白了,咱們就是砧板上的肉。每團餓了吧是明著拿刀,京西是給塊糖再慢慢磨。我打算先把京西的店關了,等這波風頭過了再說——畢竟孩子學費不能等。”
“贛菜人家”老板反駁:“可關了容易,再想開就難了。我表哥的店上個月關了京西,這月想重新入駐,發現京西把他的評分壓得極低,根本沒人看得見。這是記仇啊!”
凌晨四點,群里出現一條新消息,是平時最沉默的“社區便民食堂”王大姐發的:“我這店主要做老年人生意,他們不愛用手機點餐。剛才京西的人來談,說愿意幫我開通‘電話代下單’服務,他們派騎手來取餐。我決定試試——反正本來外賣單就少,賠也賠不了多少。”
沒人接話。過了會兒,有人發了個投票鏈接:“你會怎么選?”
選項后面的數字在緩慢跳動:
“抱緊每團餓了吧”——47%
“賭京西能崛起”——12%
“雙平臺偷偷摸摸混”——36%
“退出外賣江湖”——5%
天快亮時,“蜀地小館”老板又發了條消息:“剛看新聞,京東給京西投了兩百億,說要建自己的騎手隊伍。你們說……這仗還得打多久?”
消息發出去,直到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廚房,群里再也沒人回復。每個老板的手機屏幕都亮著,映著他們眼底的猶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