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官方層面并未直接出面組織活動,但這種官方背景的定調和贊揚,無疑進一步鼓勵和認可了民間的支持行為,也為整個事件增添了一份正式的褒獎色彩。
與此同時,全國性的財經媒體和科技媒體也蜂擁而至。他們不再滿足于報道京西外賣系統的宕機和修復,而是將深度報道的視角投向了速遷這片“神奇的土壤”。
《one財經》的記者駐扎在速遷,采訪了餐飲協會會長張德全、掛了橫幅的餐館老板、點了“支持套餐”的普通家庭、以及京西配送站的騎手。一篇題為《一頓燒烤引爆一座城:透視京西“速遷現象”背后的商業倫理與地域文化》的深度報道迅速出爐。
報道中寫道:“……在這里,企業家的個人魅力、企業的價值觀與一座城市的集體榮譽感,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化學反應。它并非政府組織,也非商業策劃,而是一種源于情感認同的自發秩序。這種強大的‘軟實力’,或許是京西集團最深沉的護城河,也是其他城市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華國企業家》雜志則試圖通過電話聯系劉強本人,希望進行專訪。雖然劉強婉拒了此時的采訪請求,但其雜志仍發表評論員文章:“劉強的一頓燒烤,和速遷一城的響應,為華國企業家上了一課:真正的流量密碼和危機防火墻,并非高深的技術或精巧的話術,而是長期主義下積累的‘人心紅利’。”
這些媒體的深度介入和拔高解讀,將“速遷現象”推向了更宏大的討論層面,關于商業文明、企業家責任、地域文化認同等話題的討論層出不窮,熱度持續了整整一周。
面對老家速遷如山崩海嘯般的支持,以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贊譽,身處風暴中心的劉強,在興奮與感激之余,反而展現出異常的冷靜和深沉的思考。
他沒有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任何煽情性的感謝言論,而是指示集團總部,立刻成立一個專項工作組,由他親自牽頭,核心任務只有一個:研究如何將速遷人民的這份“厚愛”,扎實地轉化為對速遷長期、實在的回饋,而不能讓老鄉們的熱情只變成一時的流量和數據。
幾天后,京西集團發布了一系列針對速遷地區的重磅舉措:
1.宣布京西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項目正式在速遷動工,預計將新增上千個高端就業崗位。同時,規劃中的京東物流亞洲一號倉智能升級項目,優先落地速遷。
2.啟動“歸巢計劃”,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速遷籍技術、管理人才,提供極具吸引力的招聘方案和返鄉安居補貼,號召優秀人才回家鄉建設。
3.京西外賣平臺宣布,永久性下調速遷地區優質中小商家的平臺抽成比例,并設立“家鄉品牌振興基金”,用于幫助速遷本地老字號、特色小吃品牌進行數字化改造和全國推廣。
4.京西集團公益基金會宣布,向速遷市教育系統和環衛系統捐贈一批新能源通勤車輛和環保設備,用以改善師生和城市美容師的工作出行條件。
這一系列舉措,每一條都實實在在,直指速遷長期發展的痛點。公告一經發出,再次贏得了速遷市民和全國網友的由衷贊嘆。
“看看!這就是強哥的格局!不搞虛頭巴腦的感謝,直接來干貨!”
“真的,我哭死!他值得速遷人這么挺他!因為他真的把家鄉放在心里!”
“這才是良性循環啊!市民支持企業,企業回饋城市,城市變得更好,市民更有歸屬感……慕了慕了。”
領導也在非公開場合對劉強的這一系列決定表示了贊賞和感謝,認為這充分體現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家鄉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這件事,也為京西外賣帶來新的一波熱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