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十分鐘,門鈴響了。李默猛地站起來,對著鏡頭比了個“噓”的手勢,快步走到門口。屏幕里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和外賣員說“您的每團速購”的聲音。
“來了來了!”李默拎著袋子走回來,把東西一一擺在桌上,“家人們看清楚啊,洗發水、面膜、葡萄,一樣沒少。我看看時間……從下單到收貨,整整17分鐘!”
彈幕炸了:
“臥槽?真這么快?”
“我家樓下便利店都關門了,這居然能送”
“坐標北京,我剛下單了,等我反饋!”
李默拿起葡萄嘗了一顆,對著鏡頭挑眉:“說實話,有點被驚到。我本來以為這種急單肯定會糊弄,沒想到葡萄還挺新鮮。甲方爸爸,這波廣告費沒白花。”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吃貨小馬達”的鏡頭前,主播林曉正舉著手機沖進24小時便利店,對著貨架喃喃自語:“家人們,我剛下播就被抓來加班了,老板說加錢讓我測每團速購……我買點關東煮吧,深夜就該吃點熱乎的。”
而科技媒體《深網》的編輯周明,正對著電腦屏幕敲下最后一個句號。凌晨一點,他揉著酸澀的眼睛把稿件發出去,標題格外醒目:《每團速購上線12小時:一場即時零售的閃電戰》。他打了個哈欠,心里卻在想:主編說這篇稿子加錢,明天得問問是加多少。
凌晨三點,徐為正的手機不斷震動。
“徐總,朋友圈廣告覆蓋完成,一二線城市曝光量破億”
“《晚點latepost》的深度稿上線了,閱讀量已經十萬+”
“三個頭部博主的視頻總播放量破千萬,#30分鐘萬物到家#上熱搜了”
他點開每團速購的后臺數據,新增用戶已經沖到1500萬,下單量130萬單,配送時效穩定在26分鐘。最讓他心驚的是,微信小程序的跳轉量占了總流量的40%——宋安賭對了,10億月活的池子,一旦打開缺口,爆發力簡直可怕。
這時,市場部總監發來一張截圖,是“都市生活家”經紀人王姐的朋友圈:“感謝每團信任,深夜緊急合作圓滿完成,專業的團隊就該配專業的平臺。”
徐為正突然想起王姐在電話里最后說的話:“徐總,說實話,一開始我們真不想接,覺得太趕了容易出問題。但你們給的價格,還有這業務本身的爆發力,確實讓人沒法拒絕。”
他苦笑了一下,點開宋安的對話框,輸入:“宋總,數據達標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所有博主和媒體都很配合,說是‘從沒見過這么痛快的甲方’。”
宋安幾乎是秒回,只有兩個字:“應該的。”
徐為正放下手機,望著窗外。天色已經泛起魚肚白,每團總部的大樓里依舊燈火通明。
他知道,這場仗才剛剛開始——那些被金錢和流量打動的自媒體,此刻正在瘋狂產出內容;那些被廣告和好奇心吸引的用戶,正在一次次點開速購頻道;而千里之外的京西總部,或許正籠罩在一片凝重的晨光里。
他想起李默在直播間里說的那句話:“這波廣告費沒白花。”其實徐為正心里清楚,不是錢花得值,而是在這場以“快”為武器的戰爭里,沒有人敢慢下來——無論是揮金如土的每團,還是被裹挾其中的自媒體,都成了這場閃電戰里,身不由己的棋子。
凌晨四點,“都市生活家”的直播回放已經傳遍全網。李默看著后臺暴漲的粉絲數,對著王姐感慨:“沒想到一場加急直播能有這效果,每團這業務,真能成?”
王姐翻著手機里不斷涌來的合作邀約,笑了笑:“成不成不知道,但跟著能砸錢、又敢賭的甲方,總沒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