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點,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每團總部大樓時,徐為正盯著后臺不斷飆升的數據曲線,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疲憊的笑容。
“宋總,數據爆了。”他在電話里匯報道,聲音沙啞卻興奮,“上線12小時,速購訂單量突破200萬單,新用戶增長120萬,app下載量沖到各大應用商店榜首。”
電話那頭傳來宋安平靜的聲音:“這才剛剛開始。”
每團快抖官方賬號在早晨七點發布了精心制作的速購上線宣傳視頻。
視頻采用當下最流行的快節奏剪輯風格,展示了從下單到收貨的全過程:一個年輕媽媽在深夜孩子發燒時下單買藥,29分鐘后藥品送達;
一個上班族在加班時下單充電寶,25分鐘后送達辦公室;一個大學生在宿舍聚餐下單零食飲料,18分鐘后外賣員已經敲門...
視頻結尾打出醒目字幕:“萬物皆可速購,30分鐘送達”。同時附上了價值50元的新用戶大額券包,使用門檻極低。
大量砸錢推廣下,這條視頻在2小時內播放量突破8000萬,點贊超300萬,評論區和轉發區瞬間被“薅羊毛”大軍占領。
“兄弟們快沖!真的只要0.01元買到了紙巾+可樂組合!”
“用了券包,買了一箱水只花了5塊錢,比超市便宜太多!”
“剛試了下單iphone,居然真的30分鐘送到了?!這是我見過最快的數碼配送!”
各個外賣商家微信群和線下聚會中,這個話題占據了所有討論。
“王總,我們必須馬上接入!”美宜家超市的區域經理在管理層群里急切地發言,
“一晚上時間,我們已經接入速購的10家門店平均訂單量增加了300%,客單價提升了50%!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另一家連鎖便利店老板在商家群里算賬:“雖然平臺抽成不低,但帶來的增量銷售完全是純利。而且速購給我們導流的都是年輕客戶,這是最好的獲客渠道。”
這些敏銳的商家已經連夜組織員工培訓,專門設置速購打包區,優化庫存結構,將最受歡迎的商品放在最易取的位置。
但不是所有商家都如此果斷。一些傳統超市老板在群里表達了擔憂。
“補貼這么狠,每單都在虧錢,能持續多久?”一位中型超市老板在區域商盟群里發問,
“我們現在接入,要專門配人打包,要調整庫存,如果以后補貼停了,訂單量下降,這些投入不就打水漂了?”
另一個商家附和:“而且快送服務對揀貨速度要求太高了,我們店里今天因為訂單太多,揀貨跟不上,已經收到兩個差評了。”
這些商家大多采取謹慎策略,先部分接入試水,不敢全力投入。
有光明正大做生意的人,就少不了想鉆空子的投機者。一些商家群里流傳著各種“技巧”。
“兄弟們,教你們一招,”某個商家交流群里有人分享,“把熱門商品標高價,然后用大額折扣吸引下單,這樣既能吃平臺補貼,又不會真的虧太多。”
更精明的商家發現了系統漏洞:“速購的比價系統還不完善,可以把同樣的商品用不同名字上架,價格就能標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