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博平臺。
#餓了吧騎手收入翻倍#、#智能配送改變生活#等話題連續三天占據薇博熱搜前列,累計閱讀量突破5億次,討論數超20萬條。
這場全民討論的源頭,源自《都市晚報》記者張可心對餓了吧閃購騎手小王的深度專訪報道。
張可心的這篇《從月入八千到一萬八:一個外賣騎手的閃購人生》的專題報道,通過小王這個普通騎手的視角,生動展現了餓了吧閃購業務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重構,徹底改變了一個傳統外賣騎手的工作方式和收入水平。
報道發布后迅速在薇博發酵。首小時轉發量突破3000次,不少大v紛紛轉發評論。知名財經博主@商業觀察者評論道:"這不僅是單個騎手的逆襲,更是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行業的典型樣本。餓了吧閃購通過智能調度和全時段訂單分配,實現了人力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值得深入研究。"
在評論區,網友們更是表達了各種觀點:
"真的太羨慕了!我老公也是送外賣的,每天擔驚受怕還賺不到錢,已經申請轉閃購騎手了!"網友@小雨媽媽的評論獲得了2.3萬點贊。
"收入是真的嗎?我朋友在每團送外賣,說最高也就一萬左右。"網友@疑惑的打工仔提出質疑后,立即有閃購騎手曬出收入截圖回應:"這是本周的收入,2800元,稅后。"
大學生@夢想在遠方留言:"作為經濟學專業學生,我認為這種模式成功實現了多方共贏:騎手增收、平臺增效、用戶得便利。特別是智能路線規劃,大大降低了社會成本。"
當然,網友討論除了羨慕與認可,也不乏對收入穩定性的理性質疑,不同聲音在評論區交織碰撞。
網友@職場老油條阿凱的評論獲得近萬點贊,他直言:“先別急著羨慕,我見過太多平臺‘初期砸錢拉人,后期降薪割韭菜’的套路。現在閃購剛上線,補貼多、單價高,等騎手招夠了,說不定就會悄悄降配送費,或者把訂單距離調遠、時間壓短,到時候收入能不能穩住還不一定。”
這條評論下,不少有過其他平臺從業經歷的騎手附和,@外賣老周留言:“之前跑某團優選,剛上線時每單8塊,三個月后就降到5塊,還加了各種考核扣錢,希望餓了吧別這樣。”
也有網友從行業競爭角度提出擔憂,@財經小白聊趨勢表示:“現在閃購訂單多,是因為新鮮感和補貼吸引了用戶,等其他平臺也跟上做類似業務,訂單量被分流,騎手收入大概率會回落。
而且騎手現在每天跑16小時才賺這么多,本質是靠延長工作時間換的,不是時薪真的翻倍,長期來看身體也扛不住。”
面對質疑,支持閃購模式的網友也紛紛反駁。@數據控小夏曬出整理的對比表格:“我查了餓了吧閃購的供應鏈模式,它不是單純靠補貼,而是靠‘倉庫-中轉站’的批量配送提高效率,騎手單次能帶5-6單,比傳統外賣的2-3單效率高太多,這種模式降本增效是可持續的,不是短期噱頭。”
閃購騎手@京都小王本尊也在評論區回應:“現在平臺每天都會發收入明細,配送費標準、補貼規則都寫得很清楚,沒發現隱藏條款,而且站長說后續會優化排班,讓我們減少超時工作,不是只靠熬時間賺錢。”
還有中立網友提出建議,@理性討論派留言:“希望平臺能公開長期的收入保障機制,比如承諾未來一年配送費不低于當前標準,或者建立騎手反饋通道,這樣才能打消大家的顧慮。畢竟騎手賺的是辛苦錢,穩定比短期高薪更重要。”
截至目前,#餓了吧騎手收入翻倍#話題的討論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