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發完朋友圈沒多久,手機就震動個不停。點贊和評論如潮水般涌來,幾乎所有的好友都在曬自己通過各種平臺優惠買到的超低價外賣。
“看來大家都成了薅羊毛高手啊。”王強笑著對張偉說。
張偉已經完全沉浸在研究京西速達的優惠規則中,頭也不抬地回道:“這才是現代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嘛!”
就在城市白領們熱衷于比較各平臺優惠力度的同時,一場無聲的外賣平臺大戰正在悄然升級。
京西速達憑借其強大的物流體系和組合優惠策略,迅速搶占市場;每團外賣則依靠成熟的商家網絡和周三神券日穩住陣腳;
餓了吧外賣另辟蹊徑,推出深夜福利和24小時服務,牢牢抓住夜宵市場。三家平臺為了爭奪用戶,不斷推出更加優惠的活動,補貼力度前所未有。
隨之而來的是訂單量的暴增。平臺上優惠活動越多,下單用戶就越多;訂單越多,平臺對騎手的需求就越大。不知不覺中,外賣騎手的收入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期。
徐維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注意到了小區門口張貼的招聘啟事。
“京西速達招募騎手,月入8000+,時間自由,多勞多得。”廣告上騎著紅色電動車的騎手笑容燦爛,仿佛生活中沒有任何煩惱。
三十五歲的徐維霞站在那張海報前,足足愣了五分鐘。她心里快速計算著:丈夫翁才立一個月工資六千五,她做兼職會計不到三千,還要養兩個孩子和還房貸,每個月都緊巴巴的。
如果真能月入八千,哪怕是六千,家里的經濟狀況也能緩解不少。
但問題是,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去做外賣騎手。在她的印象中,這都是年輕人的工作。
“媽媽,看!外賣叔叔!”五歲的小兒子明明指著路邊一個正在停車的騎手喊道。
徐維霞順著兒子指的方向看去,忽然注意到那個騎手看起來并不年輕,大概有四十多歲,臉上已有風霜痕跡,但動作依然利落,停好車后小跑著進了旁邊的小區。
這一刻,徐維霞心里的某根弦被觸動了。
當晚,她把想做騎手的想法告訴了丈夫翁才立。
“什么?你去送外賣?”翁才立從手機屏幕上抬起頭,眉頭緊鎖,“開什么玩笑?”
“我沒開玩笑。”徐維霞認真地說,“我算過了,現在平臺訂單多,騎手收入高。我接送孩子之余跑幾單,能補貼不少家用。”
翁才立放下手機,語氣堅決:“不行!讓人看見我老婆滿大街送外賣,我面子往哪擱?再說,風吹日曬的,你受得了嗎?”
“面子重要還是生活重要?”徐維霞反駁道,“明明下學期就要上興趣班,一個學期三千多;麗麗馬上初中了,補習費更貴。你告訴我,錢從哪來?”
翁才立沉默了,但臉上仍寫著不情愿。
徐維霞繼續勸說:“我就試一個月,不行就不干了。反正時間自由,不影響接送孩子。”
經過幾天的軟磨硬泡,翁才立終于勉強同意讓妻子“試一試”,但約法三章:不能讓孩子同學看見,不能讓親戚朋友知道,如果收入不高就立刻停止。
徐維霞欣喜若狂,第二天就去京東速達站點報了名。站長看她是個女性,略顯驚訝,但如今平臺急需騎手,還是很快為她辦理了入職手續。
“現在單子多,勤快點兒的話,一天掙三百不難。”站長告訴她,“你先租一輛電動車,熟悉熟悉路線,app會導航,不難的。”
徐維霞猶豫了一下:“我能只在上下午接送孩子之間的時間跑嗎?晚上也得給孩子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