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周明的電話,張磊又撥通了前京西商戶王芳的電話。王芳在京西外賣上開了家小吃店,上個月因為訂單量暴跌,多次找京西運營協商補貼,都被以“集團收縮預算”為由拒絕,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張磊一開口,她就警惕地問:“張經理,你找我不是只為了談入駐每團的事吧?”
“王老板是個聰明人。”張磊笑了笑,“是這樣,每團想幫你出出氣——你在社交媒體上發篇長文,說說京西怎么壓榨商戶的,比如傭金漲了3個點,卻不提供流量支持;還有配送延遲導致用戶退款,損失全讓商戶承擔。就說你因為這些事,已經跟京西解約了。”
王芳皺著眉:“可我還沒正式解約呢,京西那邊還壓著我五千塊押金。要是我公開說這些,他們肯定不退押金了。”
“押金的事你別擔心。”張磊立刻接話,“每團幫你出這五千塊,而且你入駐每團后,前三個月傭金減免2個點,還能上首頁推薦位。你想想,你現在一個月在京西才賺幾千塊,入駐每團后,流量翻一倍都不止,這點押金算什么?”
王芳心里盤算了一下,確實,京西現在已經帶不來什么訂單,跟每團合作是遲早的事。她咬了咬牙:“行,我寫。但我得強調是‘個人經歷’,別把每團扯進來。”
“沒問題。”張磊答應得干脆,“文案你自己寫,越真實越好,寫完發給我看看就行。”
最后聯系的是前京西運營專員李凱。李凱上周剛從京西離職,原因是公司優化裁員,只給了半個月補償金,心里一直有怨氣。張磊找他時,他倒是沒怎么猶豫,只是擔心:“我之前是京西的運營,說太多內部的事,會不會被起訴啊?”
“起訴?”張磊嗤笑一聲,“你就說你離職時看到的‘內部數據’,比如京西外賣現在日活用戶只剩80萬,比去年少了一半;還有很多城市的站點都關了,比如蘇州、武漢的站點,上個月就裁了一半人。這些都是事實,只是沒公開而已,京西憑什么起訴你?”他又加了句,“你幫每團這個忙,每團給你安排個運營主管的職位,薪資比你在京西時高30%。”
李凱眼睛一亮。他離職后找了好幾家公司,都只給普通運營的職位,薪資還沒以前高。每團的主管職位對他來說,誘惑力太大了。他立刻點頭:“行,我這就去整理數據,發在行業論壇上,用匿名賬號。”
掛了三個電話,張磊松了口氣,立刻把幾個人的任務整理成表格,發給手下的實習生,讓他們跟進文案和視頻的審核。剛忙完,他就收到了宋安的微信:“事情辦得怎么樣了?”
張磊回復:“已經聯系了3個前京西的人,騎手、商戶、運營各一個,都答應配合,明天就能出內容。”
宋安很快回復:“很好。讓他們多帶點細節,比如騎手的工資條照片、商戶的后臺數據截圖、運營的工作群聊天記錄,越有實錘越有說服力。另外,安排水軍在評論區帶節奏,把話題炒起來。”
張磊看著微信消息,心里又緊了緊。他知道,這些“實錘”很多都是偽造的——工資條是p的,后臺數據是截取的片段,聊天記錄是斷章取義的。但他不敢反駁,只能回復:“明白,我這就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