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地區雖然圍棋普及度不如東亞,但小藍帶來的科技震撼感和這場對決的宏大敘事,吸引了大量原本不關心圍棋的民眾。
許多科技愛好者、哲學研究者乃至普通網友,都開始搜索圍棋規則,試圖理解這場關乎人類未來的象征性戰役。
這場對決的影響力甚至蔓延到了商業和社會領域。
各大博彩公司為決賽開出了懸殊的賠率,小藍獲勝的賠率低至驚人的1.01,而柯白獲勝的賠率則高達1賠10以上。
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柯白的支持者懷著“信仰”下注,支持人類陣營。
這股熱潮也席卷了全球校園。全球多所大學破天荒地開設了圍棋速成課,講堂座無虛席。柏城自由大學的哲學系教授在課堂上分析:“這局棋早已超越勝負,它是人類在ai時代尋找自身定位的儀式。”
網絡上,#人類最后一道防線#的話題持續發酵。有插畫師創作出柯白執子對弈銀河的壯闊圖像,轉發破百萬。
東城的圍棋主題咖啡館連夜推出限定飲品“白棋必勝”,杯套上印著“人類的每一步都算數”。
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早已淡出一線的老棋手自發聚集在華國棋院,徹夜研討柯白可能采用的布局。八十歲的棋圣握著折扇說:“我們要讓年輕人知道,他身后站著千年棋道。”
在博彩賠率懸殊的背后,是超過67%的投注金額流向柯白——這已不是賭博,而是人類集體意識寫下的宣言。
正如《紐城時報》評論所言:“我們押注的不是勝率,是文明在算法洪流中濺起的浪花。”
決賽的直播時段廣告位被各大品牌推向了史無前例的天價。三十秒的標版廣告報價足以媲美超級碗中場,卻依舊一席難求。
從尖端芯片制造商到豪華汽車品牌,乃至男士護膚與高端酒類,所有試圖觸及全球精英與科技愛好者群體的品牌都傾盡全力,希望能搭上這趟世紀流量的快車。
各大直播平臺嚴陣以待,部署了足以承載數億并發用戶的服務器集群,預告片的觀看量已突破十億次。
在這場輿論風暴的中心,霍桑博士與他背后的“深藍人工智能”卻筑起了一道沉默的高墻。
他們位于硅谷的研發中心拒絕了所有媒體的入園申請,官方郵箱自動回復著格式統一的“無可奉告”。這與其對手方所承受的萬眾矚目形成了極致反差。
這種刻意的緘默,非但沒有平息公眾的好奇,反而在社交媒體上催生了無數猜測:是小藍正在進行最后的迭代升級?還是其團隊正以絕對的冷靜,靜待這場“終局之戰”?神秘感,成為了他們最強大的宣傳。
與此同時,這場對決已迅速沉淀為一場全球性的“教學案例”。從常春藤盟校到各地的普通教室,教育工作者們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契機。
社會學課堂以此探討“技術奇點”與社會結構變遷;倫理學程辯論著人工智能的倫理邊界與人類主體性;而在計算機科學課上,教授們則引導學生超越簡單的勝負,去思考:在一個認知能力可能被全面超越的時代,人類的創造力、直覺、情感與價值判斷將居于何處?這已不僅僅是一堂關于圍棋的課,更是一堂關于人類自身未來的啟蒙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