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會,孩子無疑是最能給家庭帶來希望的種子,新生命的啼哭,是對未來最堅定的承諾,所以這次的政令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巨大的積極反響,讓無數黔首感念天恩。
緊接著,大秦王朝正式頒布了《禁鬻子令》,嚴令禁止父母販賣子女,尤其嚴禁打殺嬰幼孩童,違者視情節輕重,施以墨刑、劓刑、刖刑,乃至沒為官奴,流徙邊陲苦寒之地,遇赦不赦,遇害者直系血親連坐。
同時,為示撫慰,朝廷宣布免去本年度所有戶賦、口賦,以期緩釋民間困苦,從根本上削減此類慘劇發生的經濟誘因。
與此配套的,是一系列賞功之舉。
為鼓勵修行普及、增壯國本,官府明令:
但凡家中子嗣有感氣成功者,即賜米六石、羊兩只;若有修行者能教導或輔助他人感氣,每成就三人,軍功視同“斬首一級”;若能助人“通玄”,正式踏入修行門坎,每成就一人,便等同“斬首三級”。
憑此累積軍功,最高可擢升至“公乘”乃至“五大夫”之爵,享田宅、食邑、免役等厚遇。
詔令一下,鄉野之間,無數貧寒之家奔走相告,父母看向稚子的目光,少了幾分愁苦,多了幾分希冀。
城鎮之中,一些困于境遇的低階修行者、軍中教習,亦看到了攀升的捷徑,開始主動尋覓聰慧的孩童,或開蒙授課,或收為記名弟子,以期換取那實實在在的爵祿賞賜。
各地的道院、蒙學更是人滿為患,連帶著一些早已廢棄的破廟、祠堂,也被清掃出來,掛上了“感氣啟蒙”的簡陋招牌。
就在這股修行熱潮涌動之際,邊郡山林中,悄然出現了一種奇異的熒光小菇。其狀如傘,通體散發幽藍微光,夜晚尤為醒目。
有傳言稱,食之可輕微提升修行資質,或加速煉氣進程。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市井坊間,被冠以“靈根菇”、“破境蕈”之名,引得無數修行者乃至平民百姓入山搜尋。
官府對此尚未有定論,既未公開辟謠,也未明確認可,只是暗中加強了山林巡查,并警告民眾勿食來歷不明之物。
值此之際,大秦正武司聯合監天司,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秘密行動,目標是日益猖獗的修行者“黑市”及靈藥走私網絡,意圖掐斷非法資源流通,強化朝廷對修行關鍵資材——丹藥與術器——的專營掌控。
其動作迅疾而隱秘,數個股掌一方的地下勢力被連根拔起,一時間風聲鶴唳。
然最引人注目、乃至令天下為之震動的,莫過于大浮水牢遭遇的襲擊。
一場毫無征兆、卻精準無比的奇特雷暴,連環轟擊水牢外圍及核心區域,竟在短時間內造成防護法陣大面積癱瘓失效,更暫時隔絕了深處鎮壓的“星火碑”與外界之聯系,讓鄭袖無法及時降臨星火彗尾劍支援。
就在這短暫的混亂期內,至少兩名修為深不可測、疑似已臻七境上品的大逆,強行突破守衛,如入無人之境。
駐扎于此的申玄與杜家兩兄弟重傷瀕死,被關押多年的巴山軍師林煮酒,及數名身份緊要的重犯,被成功救出,遁跡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