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對歷史的‘洞見’,他們在鐵幕的兩側,利用冷戰的軍備競賽和太空競賽作為絕佳的掩護,耐心地汲取著雙方的尖端技術成果,尤其是……核能、航天,以及計算機。”
eva適時地投射出新的檔案:模糊的設計圖紙,標記著俄文和德文的注釋;一些穿著老式蘇~聯軍服或白大褂的人員檔案,其背景信息經過紅色高亮標注,均指向與已知末日派成員存在隱秘關聯。
“上世紀60年代,‘冰鎬計劃’正式啟動,科羅廖夫的設計局里被填滿了隱藏身份的混血種,也就是從這時起,”她的語調依舊平穩,但內容卻驚心動魄,“他們開始系統地利用航天探測任務,尋找……龍族文明可能遺留在地外空間的痕跡或潛在的避難所。”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這里。”
eva調出了一幅新的照片——那是由早期蘇聯探測器傳回的金星雷達測繪圖像,粗糙的黑白圖上,顯示著令人費解的、極其規則的巨大幾何結構,散布在廣袤的高原上。
“1970年,蘇聯的‘金星7號’首次軟著陸成功,但傳回的數據被嚴格封鎖。后來陸續的探測,尤其是雷達測繪,揭示了一些……非自然的造物:超過兩萬座巨型金字塔和青銅柱,大小在數百米至上千米間不等。”
“這不是垃圾媒體編造的謠言么?把火山穹丘描述成遠古文明留下的城市遺跡?”副校長打斷道,他平時就喜歡看此類無良小報。
“穹丘與金字塔并不矛盾,”eva回復,“實際上,這恰恰是最高明的誤導。”
“地系與火系龍族本就擅長利用并改造地質活動,擁有操控巖石與巖漿的能力,完全可能利用甚至塑造火山結構作為建筑的基座或組成部分,把穹丘變成自己的居住場所,并布置一系列的光學偽裝、迷彩。”
“目前為止,當地的龍類遺民具體狀況,仍是難以獲知,不過早在最初的金星7號,就接到過一些以龍文為載體的通訊電波,經過破譯顯示:黑王的怒火焚燒了九界,我們被迫逃向黃昏之星,永世不得返鄉……”
“根據對方給出的零星信息、多次探測的概況,末日派委員會在內部報告中指出:這個13000年前就實現了行星際遷徙的龍族分支,鼎盛時期‘龍口’至少超過了三千萬,遠超當今各國混血種數目總和,工業技術完全不遜色于現代人類,甚至猶有過之。”
“然而,它們卻只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連黑白王內戰的交鋒主力都算不上,除了逃亡主義思想作祟,提前造了些煉金空軌,一開戰就舍棄母星逃亡外,并無值得稱道之處。”
“可結果呢?喪失了戰斗的勇氣,反倒迎來了全新的生存空間,成為了現今龍族文明精華保存最完整的典范,而非像無數地球上的同類那樣,在尼德霍格的怒火下被摧毀殆盡。”
“這份來自‘前輩’的發現與歷史教訓,徹底堅定了末日派最高層的信念——面對完全復蘇的黑王,抵抗毫無意義,逃亡是唯一生機,且行星際宇航是播撒火種的關鍵。”
“考慮到金星已被占據,不好爭搶,本身也不適合人類生存,月球則太近、不夠安全,他們接下來的目標,便定在了火星殖民上……”
“火星?”
副校長疑惑:“那怎么跑土星去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