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邢臺那邊的發展速度,也是一日千里啊!結果您還想著將肥田之法賣出去,這不是資敵嗎?”
春耕之后,官員總算有了點空閑,然后辛屈按照慣例,在春耕后的這段時間內,每天接見一下各級主官,跟他們聊聊接下來一年的計劃如何,執行目標,還有什么需要他幫助的地方。
然后就有了現在的討論。
大司農阿啟,率先對辛屈表示不滿。
在他看來,現在燕國與大邑商之間早晚可能開戰,結果您老人家倒好,什么好東西都不兜起來,隨便往外放出去。
真是生怕對方日子過不好一樣。
面對阿啟的質問,下邊不少人也都露出了異樣的神情。
“都……說完了?”辛屈在上位,聽罷下邊的討論,平靜的反問。
阿啟等人也沒說話,就這么看著辛屈。
沉默片刻,辛屈點了點頭說:“既然你們如此反對,那看看這冊吧。”
辛屈讓人將一本冊書送下去。
阿啟打開,第一根竹簡上就寫:“灼戎受十八錢,賣肥田之法于六招部。
張秀安受二十錢,賣肥田之法于屬國。
……”
“看清楚了嗎?”辛屈的語氣冷厲了下來,“一二十個大錢,就把肥田之法給賣了,既然已經推廣下去的法門,就注定了會擴散。而普通百姓無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私相授受,難道就是你們想看到的?”
“……”
眾人一一看過,一時無言。
“賣一個好價格,就算給了他們,也不過是讓他們能更加安穩的獲得一塊土地種植。開荒需要時間,養地也需要時間,想要與大邑商爭奪天下的主導權,不是簡單將他們擊敗,就能將土地據為己有。
而是要讓他們開墾出來的土地,在我們攻打過去之后,能快速變成我們的產糧地,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兼并與鯨吞。
否則,你指望將他們打跑之后,他們不會反攻嗎?”
辛屈呵呵兩聲。
他何嘗不知道將肥田法賣出去會帶來什么后果。
無非就是敵人的戰爭潛力得到提升罷了。
但那又怎么了。
本身他就是小族,是捏合起來的戰爭框架,必須要讓所有人都有發財的方向,才能形成第一階段的共同擴張。
與商族的戰爭,不是一波肥,因為大邑商一堆的支系血脈,他們的生產方式各種各樣。
哪怕是農耕,也是游耕居多。
要知道,什么叫做游耕!
一地三年,刀耕火種,地瘠人走。
這種生活方式,天然與大一統需要的地方穩定政治框架犯沖。
歷史上,大邑商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春秋年間,這個時候尊王攘夷,也是這個時候,戎狄開始入華接受天子冊封,比如中山國,或者被攘除,舉族并入征服他們的諸侯國,再用長達兩百年的戰國,一點點消化掉他們。
這一切,都是因為周族,就是小族臨大國。
辛屈與昔年周族一樣的境遇,唯一不同的就是,辛屈知道,不想陷入諸侯割據,政令不通的局面。
最好的手段,就是盡快將所有核心區域的行政框架趨同。
邢臺郡的九曹,就是中央官制的縮影,只要邢臺基礎搭建好。
等之后打進去,辛屈就能用最短時間將自己的行政機構平移過去,然后快速編戶齊民,將一切可以用得上的資源利用起來,然后投入新一輪的戰斗。
這才是中國自秦漢之后,分久必合的底層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