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主流火藥顆粒技術能夠做到35目40目區間的工藝水平,目是計量單位,表示一英寸上的孔眼數量,2目為2乘2,等于4個孔眼。
40目等于40乘40,等于1600個孔眼。
對于火藥顆粒領域而言,目數越高,粒徑越小,意味著技術越高。
聽到余華的安排,徐銳轉身離去,沒多久,便拿著35目的金屬篩網回到操作臺,遞給余華。
余華接過嶄新而干凈的金屬篩網,下方擺放一個放著一層石墨的置放器皿,隨后將燒杯內的濕潤藥液放在金屬篩網上,用力擠壓。
石墨的作用是增加火藥在藥筒內的裝填密度和導電性,提升火藥光澤,而這也是后世大多數火藥為黑色的原因。
它們用的不是黑火藥,而是滾了一次石墨的黑色火藥。
轉瞬,受到擠壓的濕潤藥液通過金屬篩網孔隙,變成一根根極其細微的圓柱形態。
“銳子,切割。”余華迅速說道。
“是”
徐銳拿起準備好的金屬板,輕輕滑出篩網的另一面,切割一根根藥柱,使其斷裂離開,形成顆粒狀,盡數掉落于下方置放器皿內,沾染石墨。
擠壓,切割。
整個過程完全純手工制作。
沒多久,置放器皿內盡是黑乎乎的顆粒發射藥,第一份槍用單基藥制作完成。
“銳子,端到廚房,烘干,你在操作臺另外一邊配置第二份發射藥,注意安全。”余華向徐銳說道。
“銳子明白。”聽到余華的安排,徐銳點頭,端著滿是成品單基發射藥的置放器皿前往廚房。
廚房已經變成一個較為封閉的空間,里面燃燒蜂窩煤,釋放的熱量使得整個房間變成烘干房,溫度約莫45攝氏度左右,不怎么正規,但勝在實用。
“實驗室手工制取單基發射藥流程已經完全摸清,以八路軍基礎工業水平,搞定手工制取發射藥不成問題,關于單基藥的機械生產技術暫時不急,優先搞雙基藥,打好基礎,再搞升級。”待徐銳離去,余華拿起實驗筆記本和派克鋼筆,一邊思考,一邊記錄實驗步驟。
記錄完畢,整個人目光投向一旁裝有硝化甘油的燒杯,深呼吸一口氣,開始動手配置雙基發射藥采用的硝化棉。
打好基礎,再搞升級。
搞科研急不得,搞炸藥更是不能急。
配置單基發射藥并不算特別危險,唯有研發雙基發射藥的危險系數最高。
沒錯,今天余華的目的并非搞定單基發射藥,而是準備搞定第二種火藥技術
雙基發射藥
作為硝基化合物家族的大哥,彼此照顧的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兩兄弟,作用簡直不要太大。
單拿出來,前者可以作為槍用發射藥,后者可以作為猛炸藥和發射藥、推進劑添加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