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注視之下,四個鑄工小組往復作業,不斷將添加硅鐵的滾燙鐵水,澆注到軋輥砂模之中。
二十余分鐘后,所有軋輥砂模澆筑完畢,接下來便是冶煉灰口鑄鐵最重要的冷卻凝固階段。
要得到灰口鑄鐵,一是孕育劑,二是冷卻時間,冷卻凝固階段溫度不能下降過快,否則石墨無法析出。
如果有必要的話,則需將鑄件取出砂模,放入溫度500攝氏度以上的熱砂坑,或者近熱爐緩慢冷卻。
余華和林婉進入澆注區,圍繞六個砂模,仔細記錄澆注時間和澆注表現等數據。
“芯棒冷卻時間一個半小時,軋輥冷卻五個半小時,到了這個時間即可脫模,瑾瑜,你記錄一下。”待林婉記錄完各個砂模的基礎數據,余華隨即根據鑄件冷卻經驗公式,計算出大致的冷卻時間。
“好。”林婉點了點頭,右手握著鉛筆,在筆記本上寫下冷卻時間數據。
比起工人日積月累的主觀經驗,冶煉灰口鑄鐵更需要系統性的統計與分析,得到相應冶金數據。
“余副組長,手榴彈殼體的冷卻時間大概要多久”這時,站在旁邊觀摩的工務科長趙書,出聲詢問道“兵工廠準備澆注手榴彈殼體。”
“趙科長,手榴彈殼體15分鐘即可脫模,待其自然冷卻到常溫,便可得到灰口鑄鐵。”余華笑著回答道“要記得加硅鐵。”
十五分鐘
趙書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很快,四個鑄工組開始澆注手榴彈殼體的工作,澆注區內除了六個砂模之外,已經放了一千個事先準備好的手榴彈殼體砂模,分為十個批次,每批次一百枚手榴彈。
夜色籠罩之下,鐵廠的澆注作業再度開始,不同于之前的澆注機器零件,這一次是軍工生產。
一個個手榴彈殼體砂模被注入滾燙而火紅的鐵水,轉瞬,這些砂模仿佛蠟燭般被點燃,冒出橘紅色火焰。
鑄工小組負責澆注鐵水,作為技術干部的趙書和胡志剛,則依據余華的方式,將每一批次手榴彈殼體砂模的澆注時間記錄下來,再標記預定冷卻時間。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五批。
第八批
一盞盞鐵水燈點亮,釋放絢爛而耀眼的火焰,畫面看起來就仿佛是燈會那般絕美,蘊含1937年延城的時代氣息,如詩如畫。
“真美。”余華看著這幅畫面,笑了笑,這種工業版本01的獨特美感,可不多見。
身旁的林婉輕輕點頭,面容含著一抹淡淡的微笑,看了看地上冒出火焰的砂模,再轉頭看了一眼余華。
“教授,芯棒和軋輥的砂模基本澆注好了,到了冷卻時間脫模取出就行,我準備臨走之前把傳送帶設計出來,提高原料輸送效率。”余華目光投向身邊的莊前鼎,說道。
按照行程安排,余華明天一早就要出發,前往榆林考察鋼鐵廠具體廠址,時間所剩不多了。
現如今,成功冶煉灰口鑄鐵只是時間問題,兵工廠六十毫米迫擊炮項目有二棍斜軋機解決,余華準備臨走前點出傳送帶設備。
“可以,選擇帶式,還是斗式類型”莊前鼎點了點頭,支持余華的想法,詢問道。
帶式輸送機主要由皮帶構成輸送載體,斗式輸送機顧名思義,由金屬料斗構成輸送載體,兩種類型均是當前主流的傳送帶設備。
“我覺得帶式好點,造價低廉,對技術要求不高,斗式成本較高。”
余華給出自己的想法“畢竟有些時候,貴就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