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連國籍都不在乎,還要什么臉?”
兩人說著都笑了。
樸仁成和劉三峰聽不懂,只是淡淡的相視一笑。
中午劉三峰做東,在大迷的飯店安排了一桌,飯罷趙曉田開車帶著兩個人走了。
下午三點鐘,劉三峰在廠里正忙碌著檢驗棉花,手機響了,趙曉田給他打來了電話。
劉三峰回到辦公室接聽。
“三峰,樸先生看中了你的棉花,想和你建立合作。”
“好啊,怎么合作法?”劉三峰問。
“我的慕尚商貿公司負責辦理出口的手續,商檢,通關等等,你負責提供貨源!”
“可以。”劉三峰道:“要多少?”
“第一批,一百噸!”趙曉田道。
劉三峰不由得吸了口氣,一百噸皮棉,至少價值兩百多萬,他還從來沒有做過這么大的生意,平常可都是十幾二十噸的運輸。
“什么價格?”劉三峰問。
趙曉田道:“我給爭取兩萬五。”
這個價格不低了,國內目前來說,價格稍微遲滯了一些,在兩萬三到兩萬四之間徘徊。
成本的增高,讓一些小的紗廠紡織廠開始進行了短暫的停業狀態。
市場行情一天三遍,未來說不好有降價的趨勢。
劉三峰道:“你等我幾分鐘,我來核算一下。”
“可以,盡快給我回電。”趙曉田說。
劉三峰掛了電話之后,將鄭阿四找來了,說了情況。
鄭阿四道:“一百噸也不多,咱們現在的皮棉就有四五十噸,幾天就能生產出來,最近棉花有些落價的情況,咱們要擔心,轉移風險也是好的。”
兩人就此商定下來,劉三峰立刻給趙曉田回了電話。
第二天,趙曉田和樸泰西兩個人過來了,三方在劉三峰這里簽訂了相關協議。
一周后,幾輛集裝箱車直接從港口開了過來,一百噸的皮棉陸陸續續轉運了上去,幾天后,信用證解壓,兩百五十萬貨款打到了劉三峰棉廠的賬戶上,此刻已經過了元旦,進入了兩千零一年。
距離過年還有二十天左右,天氣異常寒冷,受到今年高價格的影響,金河棉農手里的棉花已經銷售出去了百分之八九十。
金河街面上已經發展到了十幾家棉站,每一家棉站都從農信社貸款,根據農信社的統計,就2000年第四季度,在金河發放的貸款,已經嘗過了八百萬。
這筆錢百分之九十都用在了棉花的收購上。
將近過年,棉花的價格并未上漲多少,反而有下落的趨勢,不過落價也落的不多。
陸陸續續,開始有棉站將手頭囤積的棉花進行銷售,他們手里的棉花質量一般,里面混摻了大量的二級棉或者三級棉,這使得他們的平均價格落了下來。
一級棉的收購價格在四塊左右,他們的平均價格也就三塊錢,但是卻按照一級棉的價格銷售,一斤就賺了一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