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我有這么一個想法!”張書記端著酒盅,臉頰有些紅潤,“鼓勵個人興辦棉廠,帶動地方投資,給老百姓增加就業崗位,也能刺激金河的棉花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劉三峰端著酒盅敬了老書記一杯酒,“這是好事,政策上的東西,我是不懂,不過書記的方向指向那里,我第一個沖過去。”
張書記很激動,“好,來年開春,上班之后,我便召開會議,商討落實這件事。”
劉三峰心中明白,張書記念念不忘膠東的于家村,于家村是辣椒大市場,張書記也渴望建立一個金河的棉花大市場,徹底改變金河貧困落后的現狀。
別看張書記年紀大了,依舊是滿腔熱血,有這樣一個好書記,也是金河之福氣啊。
……
傍晚,劉三峰驅車回到了家中,還有三天就過年了,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了街里老家。
他到家的時候,在道路上停著一輛昌河面包車,車漆明亮,一塵不染,一看就是新買的。
“喲,這是誰的車?”宋慧喬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一家四口帶著年貨下車,劉兆龍奔跑起來喊爺爺。
劉訓國老爺子精神抖索的從里屋出來,“哎喲,小龍來了,還有彤彤。”
一家人進屋,劉天峰一家也在這里。
“大哥,嫂子。”劉三峰率先打招呼。
劉天峰笑著道:“三兒,快來坐下,咱們爺三好好喝點。”
東西放下,一家人落座,劉天峰道:“剛剛我還跟咱爹說今年棉花的事呢,三兒,你今年至少掙這個數吧?”劉天峰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劉三峰謙虛的笑了笑,“這是多少啊哥?”
“呵呵,到了自己家,你別藏著掖著了,一百萬!有沒有?說實話。”劉天峰笑著一拍桌子。
劉三峰道:“差不多,差不多。”
劉訓國夫婦震驚的看著劉三峰,這才有幾年啊?劉三峰還經營農資門市,日子過的是紅火,但距離百萬的差距還是遙不可及的。
而今,一年的時間,竟然就賺了一百萬,這和舊時候的資本家有啥不同啊。
“三兒,真賺這么多?”劉訓國問。
劉三峰也有些傲氣,這些年來,他不被人看好,而今取得一些成就,又是在自己家,難免狂妄,“爹,這么說吧,目前為止,我的棉廠盈利超過了二百萬,你知道,我和阿四合伙,一人一半。賺一百萬很輕松了,我手頭上還有幾十萬斤棉花,多了不敢說,再賺了三五十萬還是很輕松的。”
劉訓國聽的心驚,“哎呀,這棉花生意這么賺錢呢?”他忍不住又看看劉天峰。
劉天峰笑道:“爹啊,現在是個機遇,啥是機遇懂不?就是趕上好時候了,該著咱們農民翻身了!現在棉花市場開放,內銷、出口雙響炮厲害的很啊,國內的市場供不應求,價格節節攀升,現在棉花生意,怎么做怎么賺錢。我估計這種好時候也持續不了太久,兩三年的事,抓住了,就起來了,這輩子做上等人,抓不住,哎,只能當一輩子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