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巨大的金河規劃圖被掛在會議室,張書記身后雪白的墻壁上。
劉三峰放眼看去,這張規劃圖太大膽了,這哪里是鄉鎮啊,簡直是個縣城!里面有棉花工業園、農場、果園農家樂、居民住宅區、學校等等。
簡直是將金河全部打亂重新洗牌,如果建設成功,這絕對能夠轟動全國。
張書記激動的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們所有的黨員,都要發光發熱,不要以為自己的年齡大了,該退休了,就尸位素餐!這種思想,這種作風,絕對要不得。
我們要借助市場開放的東風,全心全意的為老百姓謀福利,謀出路,謀發展!根據我們自身的條件,建設具有我們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
這張規劃圖大家看到沒有,這是我的一個夙愿,我們的新型鄉村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迎賓大道以北,招商路以南,將規劃成為一個龐大的棉花工業園區。
依靠著棉花產業,帶動地方企業發展,依靠著企業發展,帶動地方稅收,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職工工資,真正將實惠帶給老百姓!
有人說了,這個規劃圖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呢?我說三年!你們說多不多?”
場下無人剛說話。
張書記道:“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絕對多,三年時間?不可能吧?畢竟這上面有全新的學校,全新的居民樓,要是建設成功了,和城里也就沒啥兩樣了。
我說一點也不多!大家都知道,劉三峰同志是我們鄉今年的人大代表,三年前,劉三峰同志在做什么?他只是一個農資門市經營的個體戶!他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人生的蛻變。
建設成了一家固定資產一百萬,流動資金三百萬的棉花企業,哎呀,大家想想啊,這才短短三年時間啊,為什么他能發展的這么快?
這就是國家政策的改變,市場的改變,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以及我們鄉里的支持,才在短短時間,成為了金河的龍頭企業!
上一年劉三峰的棉廠光繳稅達到三十萬!大家想一想啊,三十萬的稅收啊?在金河,什么時候有過?吳所長,你來說!”
金河稅務所的吳所長連忙道:“張書記說的是,我在金河也有五六年了,三十萬,放在三年前,整個金河的稅收加一起也差不多就這個數。
那時候金河窮,要啥沒啥,而今不同了,沿街上都是門市部,家家戶戶納稅,這些都是小數目,關鍵是棉廠啊,上一年,算是三鄭棉廠第一年,就繳稅三十萬,這是我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還有其他十幾家棉站,也都或多或少的繳納了個體稅,企業的發展,所能帶動的絕對不是單一的方面,稅收的提升只是一方面,我相信還有更多的地方,是我們沒有發現的。”
張書記點點頭,“看到沒有?三年時間,我們金河已經在發生變化了!為什么?其實很簡單,我們……都窮怕了。
我小時候就不說了,政策不好,市場也不開放,一切國營經濟。農民除了種地,啥也干不成。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窮,但我們不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我相信我們金河能成為雷澤,乃至全國第一家棉花重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