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張書記的影響,整個金河黨委上下一心,提高辦事效率,轉變工作作風,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兩個月后,天氣轉暖,迎賓大道開始了拓寬工程,在北部另外也開辟了一條道路,名為招商路。
張書記意氣風發,望著放大的金河板塊地圖,拿著黑色的畫筆在上勾勾畫畫,一個極具潛力的棉花市場雛形,已經開始了萌芽。
在道路拓寬的過程當中,幾十家棉站、棉廠、棉花公司,貨運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開始了大開工建設。
隨著幾十家棉廠的投入密集開始,大量的建筑工人進來,人工費用大幅度提升,整個金河十萬棉農,對棉花的種植積極性更一步提高。
又兩個月后,到了2001年5月份,天氣炎熱起來,寬三十米的迎賓大道建設完成,道路總長四公里,東西走向,兩側安裝了路燈,花壇,比雷澤市區的路看著都舒服。
在道路中段位置,是金河鄉政府,旁邊是鄉廣播站,在旁邊是劉三峰的三鄭棉廠。
對面,便是幾十家新開的棉花企業,這些企業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合伙經營,融資幾十萬,規模都不大,但一個個合伙人都甩開了膀子,準備大干一場。
金河棉花市場的興起,引起了區領導的關注,五月二十六號這天,區領導一行人來到金河進行調研考察。
張書記作陪,劉三峰身為鄉里的先進個人,今年又光榮的稱謂了鄉人代代表,以及棉花市場的代表性人物,也跟在旁邊。
區領導一行人考察了新修建的興賓大道,又考察了三鄭棉廠,聽取了棉廠總經理劉三峰對于未來棉花市場行情的分析。
隨后張書記又介紹了上一年金河棉農們的收益以及今年金河的情況。
區領導一行人對金河鄉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獎,區長孟雙建同志還親自參與了金河棉花大市場的剪裁活動。
在迎賓大道路口,一個高五米的門樓建設了起來,上面寫著金河棉花市場,轟轟烈烈的大創業時代就此拉開了帷幕。
區里為了表示支持金河棉花產業發展,特地在稅務上,給予了一定的減免,同時在企業的棉花貿易審批上,也提高了辦事效率。
區領導離開之后,張書記立刻又召開會議,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金河三年計劃!
鄉黨委的領導們都知道,張書記還有三年就到期了,他的年齡已經不小,三年后就五十五歲了。
這個年齡,實際上已經沒有在向上進步的可能了,但這次不同啊,張書記是鐵樹開花,老樹逢春。
他的工作業績,熱情,能力,已經被區領導看到了,沒準用不了三年,就可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次的黨委會召開,張書記特地邀請了幾位鄉人大代表參加,其中就有劉三峰。